第222章 狂妄和保守(4 / 5)

为什么不明说。

    宣冲这么安排,是为了战略突然性。

    如果是宣冲自己发布这个命令,赵诚上下就很清楚,宣冲要在西面动手了。

    但是武炉签发这个命令,赵诚麾下的人则是还存在不确定!赵诚的谋士们会侥幸认为宣冲内部是不是出现了“继承人和现任主公夺权”的问题。倾向于派遣间谍来制造传言,做这种无用功。

    而对于一个国家,统治集团中但凡只要出现一点侥幸,都会催生出三成投机派,进而拖住战略上七成资源无法及时投入。

    但对于宣冲集团来说,宣冲发这个命令,和武炉发这个命令,都没有任何区别,最终集团的战争债券都会到手。

    因为命令不是出自宣冲,进而产生疑虑的,都是那些完全效忠于宣冲的功勋派。——宣冲没兴趣要这帮干实事派系的钱,要的是那帮中立派、投机派把钱借给自己。

    先前武家宗室内以及其他岭南重臣都在积极主动的投机武炉嘛!宣冲是呵斥这种“投机”。但作为有着‘刮地雀“外号的宣冲也意识到。这个“投机”的机会,是内部各方愿意耗费代价拿到手的。

    本着不浪费一毛钱的机会,让武炉正确的运用好“自己能被投机”的条件,刮出一笔钱,用于国战!

    这样的话,武炉也算是把自身资源用在了正确道路上。

    …战时经济…

    统正历4年11月,随着“爵债”发行,岭南内随武飞起家的那些大商户们开始了会议。

    这些大家族们,现在随着南北做生意赚了不少钱;但是要论安全感是一点没有。他们买了不少田亩,但是买了的田亩缺乏人来耕作;为了防止撂荒,他们不得不从公共人力市场那儿雇人来劳作,而雇人花费的钱财,最后远大于卖粮食获得的收入,得不偿失。

    这是因为,南疆那儿运来的粮食特别多,粮价在市场上维持在低位。而乡里的乡民们都聚集在大城那儿开设的工厂,找活来做;一年赚的银钱,足够全家吃食。

    岭南的这些大商户们,现在收了大批土地,结果是接盘。至于撂荒?将军府内有举报机制。

    如果任由土地撂荒,会被当地人举报,然后强制低价赎买,重新交给当地的乡老会们重新分配的。

    南商们搞定不了这种地方举报制度,因为他们的钱能买来土地,却买不来奴仆。买不来奴仆就代表无法在乡里建立“乡霸”的体制。

    岭南的多个大家族,现在钱财一直是积压在“票行”中,不能动;像是其他南商有门路的,或许还是能跑到大爻其他诸侯那儿进行投机。但是他们岭南商人还能投机谁呢?

    这些大家族开完会后,确定债券挂钩爵位是真的,就匆匆返回家烧香。

    很快各家都在自己族内开会,会议上,他们数着自家这几年开通南疆贸易赚的那些小钱钱。

    岭南各个家族纷纷做出了暂时过一下苦日子的决定,开始准备大批的金钱,预备从南浱这一轮“爵债”发售中,完成阶级跃迁。

    大族族长对着族内一些读书有出息的人说道:“这么多年来,你们书也读了,事情也做了,但是这官啊,你们没有捞得着;现在族中给你们准备了门路,你们得把握好。”

    …藏富于民…

  &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