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羡慕不(月票加更)(2 / 4)

;  女孩愣住,眼眶忽然红了。第二天,她在墙上留下一句话:

    >“今天有人给我糖吃。

    >我不是累赘。”

    那一刻,林远突然明白,治愈从来不是宏大的叙事,而是一次次微小的确认:你存在,你值得,你不是一个人。

    一周后,他们启动“声音计划”??邀请学生录制一段匿名语音,可以是对父母的控诉、对未来的迷茫、或是单纯的一句“我好难过”。录音将在放学后的广播时段播放,配以轻柔的钢琴曲。消息一出,质疑四起。有老师担心“煽动情绪”,有家长打电话抗议“传播负能量”。

    但林远坚持。

    “如果我们连听见都不敢,又谈何理解?”他在教师会议上说,“这些声音早就存在,只是以前我们选择关掉耳朵。”

    首播当晚,整栋教学楼安静得反常。广播响起的第一秒,走廊里奔跑的脚步停了下来,教室里抬头的学生多了起来。

    一个沙哑的男声缓缓传来:

    >“我妈癌症晚期住院那天,班主任问我月考复习得怎么样。我说我想请假,他说‘人生不能总想着逃避’。可我不是逃,我只是……想陪她最后一程。”

    声音哽咽,而后是长久的沉默。

    另一个清亮的女孩声音接上:

    >“我每天化妆两个小时,不是为了漂亮,是为了遮住脸上的疤痕。初中同学说我长得像怪物,到现在我还做噩梦。”

    接着是一个低沉的男声:

    >“我偷看过弟弟的日记,里面写着他想跳楼。我不敢告诉爸妈,也不敢问他。我现在每天都睡不着,怕哪天醒来他已经不在了。”

    广播结束时,操场上站着十几个没回家的学生。有人低头抹泪,有人抱在一起,还有一个男生走到林远面前,递上耳机:“我也录了一段,不敢播,但你可以听吗?”

    林远接过,按下播放键。

    >“我不知道活着有什么意义。

    >但我今天看到共感墙上有人说‘你也值得被爱’,

    >我哭了好久。

    >谢谢你们,让我觉得……好像还能再试一次。”

    他摘下耳机,喉咙发紧。他知道,这不仅仅是一次心理干预,而是一场静默的起义??向冷漠宣战,向孤独宣战,向那个“不准哭、不准弱、不准停”的教育铁律宣战。

    周末,他们在操场举办了一场露天分享会。没有主持人,没有流程,只要想说话的人,就可以走上临时搭起的小台子。起初全场寂静,直到一个戴眼镜的女生慢慢站起身,走到话筒前。

    “我叫苏晓雯,高二(3)班。”她的声音颤抖,“去年五月,我吞了三十片安眠药。被救回来后,医生说我‘心理素质太差’,班主任说我‘给班级拖后腿’。可没人问过我,为什么我会想死。”

    台下有人抽泣。

    “我想死,是因为我爸每晚喝酒打我妈,而我拦不住;是因为我考第二名,我妈说我‘离第一名还差十万八千里’;是因为我说我难受,所有人都说‘这算什么’。”她深吸一口气,“但现在,我不想死了。因为这里有个人,听了我的录音,回了我一封信。他说:‘你不是软弱,你是太久了没人替你撑伞。’”

    她抬起头,目光扫过人群,最终落在林远身上。

    “谢谢你。”

    掌声如潮水般涌来。林远坐在角落,眼眶发热。他想起母亲塞进包里的便签,想起桥洞外那一盏忽明忽暗的手电光,想起自己也曾是那个躲在阴影里不敢发声的孩子。

    夜色渐深,分享会接近尾声。李思媛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