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老!
周工。”
“刘董!”
刘浪上前,双方握手后。
周东阳带着刘浪进入生产区,当初刘浪第一次到车间内,就被钢厂混乱的管理惊到,但是这一次,再进车间。
车间里的脏乱差完全看不到。
窗明几净,钢厂的内部,都用清晰的黄蓝线标注。
所有工人,都穿着蓝色的新制服,带着安全帽,在产线上,有条不紊的操作着,光是看着,就有种赏心悦目的工业之美。
和一个月前相比。
何止是天壤之别。
厂办有人出来,手里拿着图纸。
刘浪看到,喊了一声:“师父!”
姜伟听到,转过头,连忙跑过来,挠了挠头:“刘董,你别寒颤我了,我哪里能当你师父。”
刘浪哈哈大笑,揽着姜伟的胳膊:“怎么不是师父了,我在工厂,你教我不少呢,在炼钢上,你当我师父绰绰有余。
怎么样,这个生产部部长当的,还行吗?”
钢厂改制之后,原来的五大车间上面,成立了全新的生产部,负责工厂的生产管理,而姜伟被刘浪提拔为了生产部长。
级别比起以前的工段长算是连升三级了,薪资也翻了三倍。
周东阳道:“姜部长,给刘董汇报一下。”
“好勒!”
姜伟满面红光,说道:“刘董,您看,我们根据您的提议,吸取了国内外现代化钢企的经验。
现在五大车间,全部经过了整改。
先车间内部,设备、工具、原材料等要求集中放置,以便快、方便地进行作业。
车间各区域之间要满足条件的联系,以便于各个车间之间的联动。
第二,车间内的动线要短,精简流程。
节省工人的时间和精力,提高生产效率。
同时,要尽量减少工人与物品之间的冲突,以确保工作安全性。
第三,改建了许多配套设施。
车间增加了洗手间、更衣室、吸烟区等人员生活和工作条件。
这些软设施可以让员工更好的工作,增强生产效率。
再加上职工培训,进行技能考核大赛。
工资和绩效挂钩。
现在咱们工厂的效率大大提升了,我就说几个数字,去年咱们工厂的人均年产钢只有59吨,这个数字,甚至远不如当年铁叔在的时候钢厂的效率。
九十年代后期,钢厂就做到了人均年产钢150吨的效率。
这些年,钢厂的技术升级了,人均产钢效率却大大降低,通过这一个月的整改,我们的效率提升了两倍。
经过预估,已经接近了人均年产150吨左右。
这还是人手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工人还有一半技术没有达标的情况。
只要经过不断培训,提升技术,再招收人手,我有希望在年底让人均产钢效率达到200吨以上。”
“好,干地不错!”
刘浪用力的拍着姜伟的肩膀。
虽然即使达到人均年产200吨,和那些一流钢企动辄人均破千的效率无法相提并论。
韩国浦项钢铁公司人均产钢更是达到恐怖的4000吨。
但对于武康钢厂这样的小钢企而言。
已经是值得称道的数字了。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这只是刚起步而已,刘浪对未来充满信心。
他转过身,拉住铁卫国的手:“旧貌换新颜啊,铁老,这一个月,真是辛苦你了,还有周工,眼圈都熬黑了。”
铁卫国摆摆手,嗓门很大:“辛苦什么,我们都是干些粗活,钢厂能顺利改革,有现在的起色,你才是最大的功臣。”
铁卫国只是耿直,但是社会阅历,绝对丰富,尤其这么多年,被打压,从钢厂离开,经历的事多了,更知道,钢厂最难的不是内部整改,而是外在的各种压力。
刘浪对钢厂改革,第一刀,就是把葛天宝等蠹虫清理掉。
但这些人,是钢厂背后许多利益链的代言人而已。
葛天宝和一众钢厂管理层被抓,刘浪这一个月内面对各种抨击,打压数不胜数,但是他扛下来了。
而且,还通过关系,从市里贷下来一笔三千万的款项。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如果没有这笔新资金的注入,武康钢厂账面上那点钱,根本不够钢厂重启,他们就是有再大的能耐也施展不出来。
刘浪还通过白筱蝶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