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
“费尔曼先生,今时不同往日。”陈阳优雅的放下咖啡杯:“考虑到了战时溢价和运输风险,我认为这个价格相对合理。”
当然,这个时候875美元相对于后期二战爆发后的价格的确不算贵。
要知道民国二十九年到三十三年这段时间,民国政府对外的报价已经达到四千五百银元一吨,折合一千五百美元一吨。
比现在的价格还要贵一倍,而运到美国的钨矿最终报价也不到九百美元,其中的差价
费尔曼的手指在沙发扶手上轻轻敲击,发出几不可闻的哒哒声。这个价格绝不便宜,尤其是在德国自身也面临巨大经济压力的情况下。
但他更清楚这批钨砂的实际价值,这是维系军火工业命脉的咽喉材料!
而且,陈阳能绕过日本控制弄到它并顺利脱手,本身就是巨大的价值。
收购它不仅是为了满足工业需求,更是一次对陈阳这条极度稀缺的地下物资渠道的“认证”和绑定。
“875美元……”费尔曼缓缓开口,仿佛在咀嚼这个数字的每一个音节。
他没有立刻压价,而是看似随性地问道:“那么,关于这‘境内转移’的最终目的地……或者说,它的‘船票’呢?”
这才是关键中的关键。
货在沪市,他想知道陈阳有什么本事,能够在不引起日本人怀疑情况下运出去?
陈阳等的就是这个问题。他脸上浮现出一丝胸有成竹的微笑:“费尔曼先生,您和领事馆的海运文件签发部门的米德莱先生,都是……熟悉国际航运规程的专家。”
“我相信,贵国领事馆签发的、用于支持在华德资公司正常生产所需的关键原料进口……运往汉堡港的合法文件,一定能确保这批货以最高效率获得离港通行。”
“毕竟,谁会怀疑领事馆签署的正规渠道文书呢?这也能最大程度地……避开不必要的麻烦。”
费尔曼愣了一愣,陈阳明里建议费尔曼利用外交特权伪造文件,把钨砂变成合法“进口”德国的原料,利用领事馆的海关特权蒙混过关.
暗里则是把德国领事馆也拉下水,分担风险。
一句“避开不必要的麻烦”,指的就是那些盯着沪市码头的日本宪兵.
费尔曼的手微微抽搐,雪茄灰落在价值不菲的地毯上,镜片后的目光瞬间变得如鹰隼般锐利逼人,死死盯着陈阳。
这个提议大胆到近乎疯狂!
利用领事馆的外交特权公然进行走私,伪造贸易文件,这绝非简单的商业违规,一旦败露,将是严重的外交事件,足以让他引咎回国,甚至……
陈阳脸上的微笑纹丝未动。
他在赌,赌德国对战略资源的极度渴求,赌费尔曼这个老派外交官骨子里的冒险精神和实用主义,更赌此刻德国对日本“北上”战略深层次的考虑。
关东军往远东地区移动的消息绝对逃不出德国情报机构的目光。
而日本人如果能在远东战场拿到成绩,那就能拖住一部分的苏联军力,这对于元首来说,是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