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卷 第九百九十五章 失败是日常,成功才是偶然(3 / 7)

p; 因为文华殿廷议,是大明在长期实践中诞生的制度,看起来有很大的偶然性,但其实拥有一定的必然,根据朱翊钧的经验而言,经过了实践检验的制度,往往拥有更加强大的韧性。

    文华殿廷议会随着关键人物的离开产生剧烈的变动,这种变动也是适应,自修正,去适应改变、适应新环境,不会和张居正、叶向高设想的那样,彻底瓦解。

    这第二件事,自然是天变。

    天变,水旱不调,朝廷应该更加慎重的对待,朝廷有些低估了天变可能的危害,王国光想到的壮士断腕,不是危言耸听。

    粮力不足、略有欠缺的陕甘绥,会因为天变的缘故变成高度欠缺粮力,如何解决,就需要朝廷慎之又慎了。

    “陛下,德王殿下求见。”一个小黄门走了进来,俯首说道。

    “宣。”

    朱载堉俯首说道:“臣拜见陛下,陛下圣躬安。”

    “免礼。”朱翊钧笑着说道:“坐,皇叔向来无事不登三宝殿,不知皇叔这次来朕这红尘之地,所为何事?”

    朱翊钧这通和宫也是红尘之地,格物院超然物外,不在五行之中。

    “臣这次来是有三件事,这第一件,自从度数旁通以来,我大明培养了数以万计算学人才,也有李开芳、李之藻、徐光启等算学天才,可是时日尚浅,泰西算学仍有独到之处,臣请圣恩,允方外山人开普勒入格物院,为算学博士。”朱载堉奏闻了第一件事,开普勒入格物院。

    这是特别恩典,因为开普勒没有纳投名状,伽利略考入格物院之前,还当了一年的医生,为大明万民接种了牛痘,开普勒没有纳投名状。

    但是,开普勒是和爱人一起来到了大明,追寻真理之路,而且开普勒因为天花的折磨,眼睛和双手,都有些问题,朱载堉认为,可以给一些信任和宽待。

    “朕听闻此人颇有才学,就依皇叔所言。”朱翊钧同意了朱载堉所请,开普勒和传教士利玛窦不同,利玛窦到大明是传教的,开普勒是来大明搞科研,研究天文之事。

    “臣这第二件事,则是献祥瑞来了。”朱载堉示意小黄门,将他带来的升平十号蒸汽机模型呈送御前。

    朱载堉详细的解释了升平十号对升平九号的提升,中间马力仍然是四百五十匹,但是重量从一万斤降低到了四千七百斤,算是改进型。

    重量降低小型化,让这台蒸汽机有了更多的可能,减少一半重量的同时,可以用更少的煤炭、更少的水。

    更大马力,更小体积是格物院孜孜不倦的追求,按照朱载堉的设计规划,不久的将来,五十万斤重,8000匹马力的铁马,足够将驰道带入黄金时代。

    “很好,很好。”朱翊钧摆弄着蒸汽机的模型,加上水,点燃酒精灯,蒸汽机爆发出短促的汽笛声开始转动,朱翊钧详细询问了一些工艺改良上的问题,大明挖了十九年的气缸,气密性越来越好。

    “第三件事,则是臣之前弄的滑翔机,有了一点进展,但臣放弃了让铁马上滑翔机的打算。”朱载堉第三件事,则是承认了自己探索失败,多年研究,证明走进了一个死胡同里。

    煤炭、水、蒸汽机,加起来,实在是太重了,就是蒸汽机改良的再小,也上不了天,煤炭的热值,实在是太低了,而且还需要消耗大量的水,想飞上天,根本不可能。

   &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