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中,伦敦遍地都是流浪汉和乞丐,两岁的孩子就要开始钻烟囱工作了。
一旦泰西的白银反过来向殖民地流入,泰西所有统治阶级的天就塌了,因为他们失去了财富,就失去了统治的手段。
高启愚专门写了封信,送给了姚光启和阎士选,叮嘱他们提醒两个总督府,要徐徐图之,不要过分的急躁,不要把费利佩逼急眼,把远征的对象从英格兰,变成墨西哥和秘鲁。
整肃翰林院,进行的反而没有那么的顺利,这些空谈之辈,十分的顽固。
高启愚为此制定了一个游学计划,西域、甘肃、绥远、辽东、松江府都是游学的地方,这些翰林们在翰林院里,听得到风声雨声读书声,唯独听不到民间疾苦。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翰林们不想走这万里路也得走。
兵部尚书曾省吾已经垂垂老矣,播州平叛已成定局,这就是他最后一件差事,做完后,他会和王国光一起养老了,虽然陛下给了杨应龙机会,但曾省吾太了解世袭土司他们的想法了。
“我知道,梁少宰可能无法理解,但这些土司世酋就是这么想的。”曾省吾对着梁梦龙讲了讲这些土司世酋的做事逻辑,梁梦龙根本无法理解。
梁梦龙眉头紧蹙的说道:“简直是不可理喻。”
曾省吾又摇了摇头说道:“以杨应龙为例,他们家在播州称王称霸了七百余年,经历了唐宋元明,传了二十九代,在他看来,皇帝又算什么?”
“播州就该是他家的,谁都不能染指,朝廷派了流官,是乱了规矩,是在侵略。”
“国中之国,诚如此也。”
杨应龙是个缩影,和都掌蛮当初没什么区别,这种心态和想法,归纳一下,就是国中之国,就会出现这样的事儿。
“简直是可笑,既然觉得自己这么厉害,为何不自谋生路,为何还要倚仗朝廷?或者干脆反了?!”梁梦龙的语气变得十分的冷厉,甚至带着几分肃杀之气。
曾省吾叹了口气说道:“杨应龙,这不就反了吗?”
“当初我曾经把都掌蛮的土司世酋,叫到了重庆府会勘,朝廷也宽宥了他的罪行,最后,还是得兴兵把他灭了。”
朝廷其实懒得理这些世袭土司,他们老老实实,什么都不干,大明也默许了他们做土皇帝,但次次都是这样,非要激怒朝廷,试一试朝廷的脾气。
久在大明腹地的大明人,根本无法理解他们思考问题的方式,其实也不必去理解,既然造反,那就平叛便是。
“梁少宰,四川汉兵、云南汉兵可信。”曾省吾又说起了另外一件事。
朝廷其实对四川、云南的汉兵有些顾虑,这种顾虑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出于距离的考量,担心地方做大,出现唐末的藩镇割据。
所以朝廷屡次对西南用兵,都要劳师动众,从京师、从腹地调派汉兵前往,比如国初几次的麓川之战。
在曾省吾看来,这太浪费了,军兵粮饷辗转半天下,成本实在是太过高昂了,而且北兵南兵,其实都不擅长丛林作战。
正统年间,三次麓川之战,都是巨大的战争成本支出,同时伤亡惨重。
嘉隆万年间不是如此,这个时间段,大明对西南的战事,都是以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