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卷 第八百五十六章 送到内帑的金花银,该涨一涨了(4 / 7)

sp;  大年初五,休沐的最后一天,好不容易偷闲半日的大明皇帝,优哉游哉的拿起了一本杂报,看了两段,立刻发现自己有巨物恐惧症,他真的由衷讨厌大傻比!

    这本名叫《良友杂谈》的杂报笔正,对于朝廷培养不是那么专业的卫生员颇为不解,他认为朝廷应该着力于培养专业的医倌,把每一个惠民药局办好。

    这位笔正认为:卫生员又看不好病,顶多是江湖郎中的水平,为何不让病人去县里或者市里的惠民药局看病呢?用尽全力建设惠民药局,不是更好吗?

    逻辑看起来天衣无缝,把培养卫生员的费用用来打造惠民药局,培养更多的专业医倌,把来的病人的病全都看好。

    朱翊钧将杂报拍在了桌子上,指着杂报说道:“乡野到县里,四十多里路,要在一天之内往返,否则就得住到漫野地里去!牛车,驴车,那要去地主家里借,乡野百姓入城,都是步行,一个病人,一天走八十里路?路还不好走,路上还有豺狼虎豹,入城还要路引。”

    “为什么要培养卫生员?让人少生病,就是培养卫生员的意义!”

    “乡野的百姓是不是人?是不是人?!何不食肉糜的狗东西!”

    朱翊钧的火气很大,因为他从这些笔正的身上,看到了不把人当人的傲慢,这些个笔正,根本就没为乡野百姓考虑分毫,甚至不把他们当人。

    一如新旧士农工商,这些个笔正们心里,一点都没有想过,穷民苦力们,走不到县里、府里惠民药局的病人该怎么办。

    乡野之民,生了重病,顶多请个跳大神的跳一跳,若是治不好听天由命了,根本不会拉到城里的惠民药局,哪怕惠民药局打着惠民的旗号,但汤药钱依旧十分昂贵,不是穷民苦力可以负担的。

    死亡对穷民苦力而言,是再平常不过的一件事,所以才有自己剪掉胞宫,奖励自己一碗红糖鸡蛋羹的村妇,所以才有自己锯断自己的腿,死于感染的郑木匠。

    下乡的卫生员,都是从营庄遴选出来的人,到县里的惠民药局学一阵卫生与预防简易方,普及乡野卫生,让百姓少生病。

    哪怕这下乡的卫生员,的确是个看不好病的江湖郎中,也比没有强。

    但在笔正这些士大夫眼里,根本就是浪费国帑的行为。

    “城里的老爷是人,城外的乡民不是人?这人是谁?”朱翊钧面色有些凝重。

    冯保看了看笔正的名字,从御书房的书房里找出了一本名册,翻找了片刻,递给了陛下说道:“这个笔正名叫刘文麟,湖广黄州府人,他的祖父在三年前,曾经到武昌府的惠民药局做过阑尾炎的手术。”

    “所以刘文麟理所应当的认为,人生了病就该到大药局里好好看,乡野郎中靠不住,大药局能治好病。”

    “这就不奇怪了,刘文麟这辈子就是这么生活的,他理所应当的认为,其他人也是这么活着。”

    刘文麟家境殷实,衣食无忧,对他而言大明交通十分便利,有举人的功名在,他哪里都能去,有父母的资财在,他到大明京师来,要三架马车一起上路,还要带十多个家丁保护他的安全;

    对他而言,大明交通便利、医疗资源极为丰富,黄州府看不好,就到武昌府,武昌府还看不好,就到北衙顺天府。

    刘文麟如此生活了二十多年,让他写文章,就会写出这种何不食肉糜的文章来。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