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从小学读到大学堂。
朝廷之所以这样做,武装老挝,保证老挝不被缅贼和安南滋扰,完全是因为一个基本逻辑:如果大明持之以恒的把周围的邻居变成粪坑,那粪坑里的蛆,就早晚会爬到大明的餐桌上。
事实上,这些坑里的蛆已经爬到了大明的餐桌上。
松江府每年都要进行一次全面的摸排,防止极乐教在大明的扩大。
极乐教就是诞生在倭国这个粪坑里的一条蛆,在大明也有不少的信众,当然因为朝廷高压严惩,才没有掀起太大的浪花罢了。
松江府孙氏把自己的画舫生意,全都关了,转移到南洋去,也是为了配合松江府对极乐教的清查。
“绥远布政使忠顺夫人,上了一封奏疏,归化城在绥远为陛下修了一座金身像。”沈鲤作为大宗伯,强忍着笑意,奏闻了一件事,三娘子给皇帝修了个大雕像,就立在归化城的布政司衙门之前。
皇帝其实不太喜欢这种异化,人间君王就是人间君王,搞这种神圣化,朱翊钧是非常反对的,但是绥远这个地方,皇帝只能默许。
皇帝一默许,三娘子就给皇帝塑金身了。
“金身像的规制和吕宋、旧港、金池总督府的塑像是相同的,只不过碑座上刻着一段话,是为何要塑金身的缘故。”沈鲤呈送了奏疏。
小黄门将奏疏转呈给了冯保,冯保放在了御案之上,朱翊钧情绪十分复杂的打开了奏疏,看了许久,才无奈说道:“修就修吧。”
草原上的边民,其实自己也不太清楚,自己的日子怎么过的越来越苦。
草原、西域、青海、川藏地区,这些地方,都有一个可怕的恶性循环,盘旋在所有人的头顶上,挥之不去。
这个循环就是:没有统一的意志导致恶性竞争的过度放牧、绿洲减少、沙漠扩大、绿洲后撤、旧城废弃、人口高度集中,草原人在永无止尽的地狱中挣扎。
永无止尽的地狱,在奏疏里,在碑文上解释的非常详细,永恒的螺旋下降。
草场退化带来的牛羊、粮食的减少,食物无法满足边民日常生活所需,就多出了一部分的人口,这多出来的一部分人口,就需要消灭,通过战争、瘟疫、饥荒等等方式。
相比较中原的螺旋上升,草原是螺旋下降,在千年的尺度上去看,草原上的人口、草场、耕地、牛羊数量,相比较秦汉时候的匈奴,无论总量还是质量,都是大幅降低,从百年尺度去看,从十年尺度上去看,也是如此。
正是因为永恒的螺旋下降,导致草原上偶尔诞生一两个英主,也于事无补,最终还是要衰弱下去。
草原人对永恒的螺旋下降,永无止尽的地狱,是没有任何认知的,边民十分痛苦,他们只知道自己相比祖宗,日子一天比一天差,却找不到答案,最终只能诉诸于宗教,祈求一时的安宁。
还是大明在绥远展开了王化,潘季驯、刘东星等人,解开了这个谜题。
三娘子给皇帝塑金身,就是告诉所有草原人,过去的磨难究竟为何,不要重蹈覆辙,不要走旧路,脱离了大明,草原又会立刻陷入螺旋下降的循环,从人间走向地狱。
产出大于消耗,就会过剩,会有各种各样经济上的问题,这是幸福的烦恼。
消耗大于产出,生产资料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