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卷 第五百七十三章 王次辅立身之本(4 / 7)

关。

    朱翊钧看着汪道昆说道:“大司空,有没有一种可能,现在廷议的内容不是飞云号,是陕西总督的人选,都争执不下,决定让沈一贯去。”

    “啊?沈一贯?他不适合啊。”汪道昆呆愣了下说道:“沈一贯要忙京城的事儿,他要修路,要拆城门扩建,要埋化粪池,要埋水管,要建热水铺,他走了,这些谁来干?”

    “京师是天下首善之地。”

    “沈一贯不是大司空举荐的吗?”万士和看着汪道昆,笑呵呵的问道。

    陪跑的成了最终人选,是汪道昆如何都没有料想到的局面,汪道昆以为这么重要的职位,和浙党注定无缘,浙党小门小户,怎么可能跟楚党、晋党抗衡?

    张居正也不想揽这个权,所以他推荐了潘季驯,而不是王希元,王希元在云南督办滇铜立了大功,若是张居正真的想揽权,就该举荐王希元,他只要保证陕西总督不再落入晋党的手中就是。

    张居正对石茂华的晋党身份是不认可的,石茂华根本不参与到晋党那些烂事之中,座师是座师,杨博当初也是忠君体国之人。

    而王崇古的确想揽权,把这个位置还留在晋党的手里,可惜张居正不答应,王崇古退而求其次,不落在楚党手里,他就同意。

    所以陪跑成了最合适的人选。

    汪道昆显然没有做好这个准备,举荐的人,根本就不合适。

    “给周良寅一个机会?”汪道昆其实对西北之事并不热衷,以汪道昆而言,他觉得大明的重心应该放到开海上去,西北都是大漠,折腾也折腾不出什么来。

    “不给。”朱翊钧十分明确的说道:“再历练几年,如果他能继续保持,朕就给他机会。”

    周良寅是个贱儒,就是这几年改过自新,朱翊钧依旧对其极为的慎重,王一鹗都被观察了十年,周良寅还有两年的时间,就在边垦荒十年了,只要到了期限,经过了仔细的审查,他没有问题,朱翊钧就会启用他。

    “那就沈一贯吧,那顺天府丞谁来担任呢?”汪道昆思前想后,发现也就只有沈一贯合适了。

    如果范应期不出事,范应期前往,张居正也不会阻拦,王家屏在两广,安南之事,王家屏还在灵活处置,短期内,王家屏走不脱。

    朱翊钧立刻说道:“高启愚,朕看他极为合适。”

    他非常看好高启愚,因为这家伙,确实很能干,是个极为典型的循吏。

    “不行。”张居正立刻说道:“他能做鸿胪寺少卿已经是陛下法外开恩了,臣不认为他合适。”

    “先生,当初高启愚出的那个乡试题,也是模棱两可,连葛守礼葛公弹劾的时候,也是以避嫌为宜,而不是说僭越之举,高启愚也证明了他忠君体国,无论是苏州收回马一龙垦荒田亩,还是前往泰西出使,都是用命换来的。”朱翊钧面色复杂的说道:“朕当初说了,他把苏州的田收为官田,朕就原谅他了。”

    避嫌,不是僭越,其罪名远远小于僭越之罪,高启愚也赎罪了,作为张居正的嫡系门生,高启愚的能力,是极为出众的。

    “先生,朕记得刘汉儒,不想高启愚重蹈覆辙。”朱翊钧说起了一个名字,刘汉儒,三都澳私市的罪魁祸首。

    刘汉儒是那种典型的循吏,闯祸都是弥天大祸,礼部右侍郎陈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