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卷 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一将功成万骨枯,最好是敌人的枯骨(1 / 8)

    姚光启指数,反映物价膨胀的指数。

    这个指数是姚光启在叫魂案中,观察一个叫孙尚礼的举人,发现他不肯褪去长袍,购买昂贵商品而非平价商品,活活把自己饿死,姚光启总结了其中的经验。

    这个指数一共有两个,平价和昂贵。

    同类商品中,平价是乡贤缙绅及以下消费的商品,昂贵是乡贤缙绅以上阶级消费的商品,反映物价增长速度,方便决策者做出正确决策。

    一定要注意的是,这两者是不能混为一谈的。

    姚光启曾经试图赋予各自权重系数,进而得到一个指数反映物价增长速度,但姚光启失败了,无论如何赋予权重,都会失真。

    因为昂贵商品的价格波动极大,极端数据容易造成数据失真,有些类似于平均数,势要豪右和穷民苦力一平均,看起来就会天下太平。

    姚光启指数是大明朝廷命官手里一项很重要的工具,要收集并不麻烦,一个月去菜市口、煤市口这些地方逛逛就能得到,实在不行张嘴问问,真的没有想象的那么困难。

    一旦某项价格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变动,就代表着有情况在发生,矛盾在看不见的地方静静地激化,如果不能防微杜渐,很有可能形成像宁化、瑞金、宁都三县的田兵之乱。

    出了民乱,地方衙门从巡抚到县吏,都要吃封建铁拳,陛下不管这个那个,出了民乱,所有人都要为此负责。

    天变的利剑,在大明朝廷、地方的头上悬着,没人会对民乱掉以轻心。

    姚光启指数,这是度数旁通的成果,王国光位列维新功臣榜名至实归。

    “为民无路的臆想。”朱翊钧看了一点点《深翻》的内容,已经感受到了这句话的份量,简单几个字,就把所谓的为官之道给戳破了。

    为官之道不完全是和光同尘、相忍为国,为民无路的叙事,也不过是为了自己逃避责任的借口。

    这本书朱翊钧打算一点点看,和之前的《翻身》一样,彻底看明白。

    侯于赵看了看脚下,陛下在松江府,而不是顺天府。

    陛下为了解决松江府在维新过程中的种种事端,亲自来坐镇。

    看起来垄断资本这个庞然大物无法解决,但松江巡抚、知府,也在竭尽全力的解决。

    大明从来不缺忠良,缺的是让忠良展示自己才能的舞台。

    侯于赵话到这里就浅尝辄止了,没有多谈,因为谈下去,必然涉及到一个不能触碰的话题,大明皇帝的普遍怠政。

    侯于赵在地方干了这么多年,大多数的官员,都是稳坐钓鱼台,与其说他们是个人,不如说他们是那块印。

    什么责任都不想肩负,万事向下摊责,下属汇报的任何事,第一考虑是自己升转,第二考虑是自己的钱袋子,第三考虑是需不需要自己担责。

    只要这三个考虑不过,下属汇报就不下印,这三个考虑过了,下属说什么便是什么,从来不想亲自去看看。

    合理吗?当然合理,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但侯于赵看来,已经完全被权力异化,已经不是人,而是印绶。

    但只要抬头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