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卷 第八百七十七章 隐形的权力(5 / 7)

这类的畸零户逢年过节上门看看,询问下生活上的难处,也不至于如此的悲剧。”张居正补充了一下意见,更加完善的匠人抚恤制度一定要建立,这本身就是工党的诉求,也是祖宗成法住坐工匠制的延续。

    而工会,哪怕是再没有用的工会,既不能为工友伸张正义,也不能为工友奔波前途,但能够慰问一下受苦的伤残匠户,也能避免这种悲剧的多次发生。

    大明已经形成了一个稳定的链条,佃流氓力这些穷民苦力,成为工坊里的匠人,已经有些习惯了规矩的匠人,就是最好的兵源。

    这一点《纪效新书》已经写的非常明确了,矿工很守规矩,因为不守规矩的会死。

    好的兵源,才能让大明军维持足够强的军纪,而军纪就是最大的战斗力。

    反过来,下救黔首的京营军兵,用暴力去改变生产关系。

    这个良性循环,可是大明皇帝掌控暴力的关键,所以王崇古希望皇帝能够支持工会的建设,哪怕是看起来没什么用的工会,有也比没有强。

    “善。”朱翊钧言简意赅的说道:“官厂不缺钱,缺什么政策,就让王次辅说话便是。”

    “臣遵旨。”张居正再俯首领命,其实走到这一步,王崇古技穷了,王崇古加上王家屏,对这件事也没什么太好的办法,只能不停的试探着前进。

    朱翊钧送走了张居正和戚继光,万历第五大案,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还处于证据收集、案件调查的阶段。

    这次南巡和上次南巡不同的是,潞王朱翊镠扈从皇帝南下江南,而皇长子朱常治在京师监国,德王朱载堉终于肯从格物院出来,听一听政务,但也就是听一听,并不会做出决策。

    廷议对于朱载堉而言,实在是有些煎熬,太浪费时间,他最近正在改良升平七号蒸汽机,这每日的廷议,让他烦不胜烦。

    所以,对于廷议结果的修正和裁决,最终还是要南巡的皇帝亲自去做。

    朱翊镠要跟随陛下一起南巡,是为了给自己就藩做准备,陛下子嗣兴旺,他作为亲弟弟,就不能再作为储君留在京师了,他要择期就藩。

    皇家最是无情,当初,他是实际上的储君,他要陪皇帝一起习武,一起读书,甚至还要监国留守,学的文武艺,百无一用,现在皇长子逐渐长大,朱翊镠就必须离开权力的中心了。

    朱翊镠打算就藩到海外,长崎、琉球、吕宋、旧港、金池,这五个地方都可以,朱翊镠打算趁着皇帝南巡,好生打探一番,为自己的王府找个合适的地方。

    除此之外,另外的变化就是,李太后终于忍无可忍,让皇帝把王皇后、周德妃、冉淑妃都带上,这次南巡回来,如果这三位娘子没有身孕,李太后就要给皇帝安排纳妃嫔之事了。

    周德妃年纪大,但知道疼人,再不生,日后就不能生了;

    冉淑妃是皇帝最宠爱的妃子之一,也最是得李太后的喜欢。

    冉淑妃长着一张家宅不宁的脸,同样手段也不弱,毕竟能把李太后哄得十分开心,手段了得,但手段强也没用,冉淑妃不是跟皇后争宠,是跟国事争宠,后宫只能团结在王皇后的身边,希望陛下能把目光多看向后宫。

    李太后没有离开京师,而是留在京师,看顾朱常治监国。

    “陛下,山东巡抚宋应昌,请求觐见。”一个小黄门匆匆走了进来,俯首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