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卷 第九百三十九章 你跟皇帝玩脑筋,皇帝对你诛九族(5 / 7)

民生。

    保漕运对上负责,保民生对下负责,刘顺之前面四任知府选择保漕运,把徐州搞得一团糟。

    刘顺之选择保民生,既保住了民生,又保住了漕运。

    大明眼下的外部局势,完全没有急迫到要牺牲山西来保证全国发展的地步,万历维新之前,大明在世界范围内仍然是天朝上国,不过稍微有些虚而已。

    万历维新之后,是真正的天朝上国!

    周良寅莫非也面临了这样的胁迫?还是有人用他的升转威胁他?朱翊钧倒是要看看,谁这么大的胆子!

    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不仅仅是安禄山的野心,还有大唐长期对河北地区的朘剥导致人心向背,安禄山在第一年就死了,安史之乱打了整整八年。

    安禄山死,安庆绪上;安庆绪死,史思明上;史思明死,史朝义上;史朝义死后,再没有一个号令群雄之人,在各自的割据头领的带领下,河北人继续抵抗。

    这绝不是唐玄宗李隆基信任安禄山惹出来的祸,更不是杨玉环红颜祸水。

    如果苛责山西,搞出不下于安史之乱的民变来,那才是因小失大,那才是大明耻辱,朱翊钧恐怕要跟李隆基坐一桌去了。

    朱翊钧宁愿跟始皇帝、汉武帝这些暴君坐一桌,也不愿意跟李隆基坐一桌去。

    “陛下,没有威胁,只是臣有些担心。”周良寅赶忙说道,陛下的想象力,总是在这方面如此的跃进,他就是有这个担心,陛下就想到了有人胁迫,就想到了安史之乱。

    “真没有?”

    “真没有。”周良寅指了指自己的补子说道:“陛下,臣现在是三品大员,刑部左侍郎,工党魁首之一,谁敢威胁臣?臣不威胁他们就不错了。”

    “说的也是,周爱卿勿虑,朕有办法…等下,容朕缓思。”朱翊钧忽然有些怅然若失,他对着冯保说道:“冯大伴,拿十二件国窖,送到西山陵寝,祭祀文成公。”

    王崇古生前十分喜欢喝酒,但凡是行军打仗的文武官,都好这一口,但随着年纪增长,自万历九年起,王崇古就再不喝酒了。

    他要保证身体健康,要积累足够多的圣眷,保护自己的身后名,他一直燃烧自己到十七年的腊月三十。

    “臣遵旨。”冯保不清楚陛下说得好好的,为何突然提到了王崇古,但他还是领命,让小黄门办事去了。

    朱翊钧对着周良寅说道:“这事儿好办,周爱卿,如果有人胆敢逾期一年不交煤款,把欠账的单子给稽税院,稽税院代催。”

    “嘶!”周良寅本来还在头疼驰道修通了,煤款是否能够顺利支付,但陛下这一句话就解决了问题,这让周良寅豁然开朗。

    这个办法的毒辣,简直是读书人才能想出来的办法!真的是太毒了!

    “陛下圣明!”周良寅再拜,这真的是圣天子了,不给煤款一定是没有完税,让稽税院代催,简直是破局妙手,妙不可言。

    “朕不过是拾人牙慧,这都是文成公的主意。”朱翊钧示意周良寅免礼。

    周良寅眉头稍皱疑惑的问道:“文成公遗策?”

    朱翊钧没有保留,把晋商搞得恩情债详细的说了一遍,只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