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词中之龙辛弃疾!【求月票】(2 / 3)

/p>

歷史上对辛弃疾早年的经歷语焉不详,对於辛弃疾一直以宋人称呼,这会儿冷不丁冒出去燕京考取功名,让周易有种遇到了汉奸的错觉。

辛弃疾伸手入怀,掏出一块迭著的绢布,他一边打开一边说道:

“十五岁那年,祖父命我前去燕京考取功名,记录沿途的关隘布防,为日后反攻韃虏做准备……第一次画得不太详尽,所以我去年又去了一次,两次见闻,將沿途的布防关卡记录得清清楚楚,还请神仙过目。”

周易:“!!!!!!!!!!”

我去,这是什么超级牛人啊

別人去考取功名都紧张兮兮、噤若寒蝉的,你倒好,居然暗戳戳的搞起了谍报侦查,还画了图……简直就是天生的战略家啊。

武媚娘接过那块绢布,凑在周易面前认真查看起来。

画的確实很详细,一些关卡还標註了守將的姓名和喜好,明显用心观察了。

李白看了两眼,吃惊的问道:

“你是如何知道这些情报的”

辛弃疾朗声答道:

“直接找他们问便是了,在下沿途跟无数金人打交道,主动找他们攀谈,打听他们的家庭情况……”

不是,你字典里就没有害怕两个字吗

想想辛弃疾率领五十骑兵闯进十万人的金兵大营中劫走叛徒张安国,又千里迢迢押到杭州斩首……沿途记录关隘守將之类的,好像也不算什么了。

霍去病越看辛弃疾就越喜欢这个同龄人:

“你因何叫这个名字”

两人相差一千多年,不仅名字对仗,连人生也截然相反,一个年少成名,博得滔天功勋后英年早逝,一个志向远大,却终其一生都鬱郁不得志。

霍去病在军事方面天赋超高,战术大开大合,不拘泥於兵法,而辛弃疾的词磅礴大气,素有词龙之称,各种风格信手拈来。

辛弃疾拱手答道:

“家父素来仰慕冠军侯,我出生后,便仿照您的名字,取名弃疾,期盼我能像冠军侯封狼居胥那样直捣黄龙,灭掉金韃。”

周易觉得辛弃疾的地图很有用,让武媚娘拍照留念,然后说道:

“辛弃疾,还没吃饭吧来来来,一起吃,正好跟我们聊聊敌占区的生活,歷史上这方面是空白,我们知之甚少。”

辛弃疾也没客气,跟著眾人来到餐厅,在下首处坐好,霍去病给他倒了一杯白葡萄酒,他谢过后,开始讲述起了金国统治下汉人的悲惨生活。

虽然是初来乍到,但辛弃疾一点都不紧张,边吃边聊,仿佛大家是认识了很多年的老朋友一样。

说完见闻,他长嘆一声:

“金国其实不足为虑,这些韃子离心离德,不出百年必然覆灭,我所担心的是蒙兀,若不加以干涉,一统天下者,必蒙兀也!”

蒙兀

周易有些迷茫,李清照赶紧解释道:

“此乃宋人对蒙古的称呼。”

周易这才反应过来,辛弃疾在《论亡虏疏》中认真向大宋朝廷阐述过这事儿,可惜满朝文武没人把他当回事,反而暗暗提防,因为辛弃疾来自“敌占区”,不值得信任。

辛弃疾不仅预言过金灭蒙兴,还上书一系列北伐的战略疏文,比如著名的《美芹十论》,从经济、政治、地理、军事等十个方面阐述了北伐的可行性,堪称宋朝版本的《论持久战》。

带兵方面,他不仅有怒闯金营的壮举,还组织过“飞虎军”,不足一个月时间就消灭了辖区內的茶商匪患。

假如说李白是个被诗文耽误的修仙天才,那辛弃疾就是个被诗词埋没的军事天才。

可惜,他终其一生,也没有得到过施展的机会。

大家边吃边聊,直到外面彻底黑下来,才结束了晚饭。

离开餐厅,三清殿门外的大灯亮了起来,辛弃疾看得失神,见周易走来,躬身行了一礼:

“敢问神仙,我该怎么做才能救大宋”

周易想了想,拿著平板电脑,调成繁体字版,然后搜到辛弃疾的百度百科,摆到了他面前:

“用手向上滑动就能翻页,你战略眼光那么强,先看看自己的生平再做决定吧。”

对於聪明人,不需要刻意引导,让他们站在全局的角度看待问题就行了,至於该怎么选择,他心里应该很清楚。

另一边,武媚娘找到李清照,小声跟她说道:

“照儿妹妹,你可否连夜回去去宫里找赵煦,告诉他辛弃疾来了,並將饭桌上聊的內容,统统告诉赵煦。”

李清照眨了眨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