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苦酒入喉(4 / 4)

;   这是道.稚嫩童声。

    骁骑里,忠厚憨直的胡将就偷偷低了头,大颗泪珠砸落在青石板上。

    同为军卒,难免物伤其类。

    丁岁安一时不知该说些什么,却见站在最前方的张老汉拉着两个孙子缓缓跪了下来,双手捧着鸡蛋举过头顶,哽咽道:“都头,老汉不求您能带我儿回来,只想劳烦都头帮忙打听打听,得个准信,这人到底是死是活啊。”

    张老汉这一跪,带动人群如潮,尽皆屈膝下地,伏地身影渐次往长街远处蔓延。

    低沉压抑的呜咽声响成一片。

    辰时末,丁岁安一行汇合了李秋时等礼部官员,自天中南门出城。

    行至五里亭,皇二孙安平郡王早已候在了此处。

    同样是送行,但画风和已是方才天壤之别。

    安平郡王亲自递上一杯壮行酒,李秋时双手接了。

    “李大人,南征一事,此时再论对错已无意义。但大人此行却是代表了我整个大吴”

    安平郡王抬手虚按,止住了李秋时欲言的姿态,继续道:“纵然眼下情势不比从前,但大吴国体不可堕。南昭虽胜,终究是边陲小邦;我朝虽暂挫,仍是中原正朔。此番和谈,最要紧的是谈出一个体面的结果来。”

    李秋时握着酒盅的手指微微收紧,“王爷所谓‘体面’是指.”

    “称臣纳贡之礼不可废。南昭若索要些金银财物,可应允,但必须延续旧例,奉我大吴为宗主,名分不可改。”

    这特么不是纯粹难为人么。

    人家大胜,还认你当爹?

    “王爷,南昭新胜,气焰正炽,强求其继续称臣,恐非易事。若因此僵持,延误了迎回战俘”

    “李大人~”安平郡王面色稍凝,“战俘要迎,国体更要保!这才是大局。若南昭执意不肯,那便说明其心不诚,和谈亦无必要。至于被俘将士.为国捐躯,亦是本分。朝廷自有抚恤。难道因他们陷于敌手,我大吴就要向蕞尔小国折腰不成?”

    后方,丁岁安按刀而立,远眺千里沃野,似自言自语般,“麻了个比!”

    前方,李秋时沉默几许,终于仰头饮下了这杯壮行酒。

    看他那副模样,这酒,怕是有点苦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