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战争(2 / 3)

给我捡起来,这些天在宫里没事儿的话,就试着配一配,成品送过来我看。”

    他抬手指了指在场的那六个医官:

    “你们也是一样。”

    商云良刚开始还没明白许绅这么安排的用意。

    但联想到刚刚在乾清宫里听到的,以及在路上他跟许绅谈的内容,再结合这些药方对应的作用,他心中一惊,脱口道:

    “师傅,您的意思是……陛下可能要我们去……”

    底下站着的六个人都是老家伙了,有人是跟过许绅的,立刻也反应了过来。

    “院使,莫不是要如武宗旧事?”

    正德年间,明武宗朱厚照亲率九边大军,和一统大漠的小王子在应州爆发了总兵力超过十万的大规模会战。

    当时他们中的有些人就亲身经历过那场战斗。

    战争结束后的伤兵满营,血腥味和腐臭味熏得人睁不开眼,哀嚎声彻地连天。

    当年跟着许绅一起参与救治的二十多名医官,有一半都没有回来。

    疲惫倒是其次,大量的尸体带来的疫病才是要人命的东西,这玩意儿对谁都是一视同仁。

    “难说啊,你们很快也会知道消息,不妨就与你们提前说。”

    许绅叹了口气,把师徒俩在乾清宫听到的消息,隐去了来源,捡了能说的,给这些人透露了。

    “大同之地怕是遭了大难,数千将士和上万百姓死亡,那可是重镇,国朝必须尽快稳定局势。”

    后面的话没说大家都明白。

    仅靠大同当地的那些野路子医者,是没办法应对如此高强度减员留下的尸体的。

    况且还有相当数量的伤患,想要尽快让大同恢复稳定,他们这些人被派出去的概率极大。

    太医们的存在对于实际的救援效果能提高几分没法计算,但对于当地民心军心的稳定却有着立竿见影的作用。

    这是大明立国近两百年得出的经验。

    “先准备着吧,如果没去那便罢了,若是圣旨到了,我等去了不能救助我大明子民于水火,那便愧对了这些年看过的药典医书。”

    许绅丢下这么一句话,便大步离开了。

    老家伙的心情显然相当不好。

    当年的场景不停地在他的脑海里闪烁。

    数万大明健儿在龙旗的带领下浴血奋战。

    硬碰硬的一仗,打得那漠北之主丢盔弃甲,十余年边关未再起烽火。

    然而,那帮该死的畜生,居然论功只记十六,自身却写伤亡数百人。

    许绅真想拉着那些狗屁的阁老的衣领问问,那他当年看到的那一大堆人头,难道是从地里长出来的吗?!

    他和二十多名同僚救治的伤患,埋葬的战死者,难道在这丹书青史中连一笔都留不下吗?!

    陛下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