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五章 约定(2 / 7)

bsp;   “这位大汉胡须扎里扎茬,看不清五官相貌,俩大眼珠子咣里咣当。”

    “由打摩托车上下来,这位是龙行虎步,貌若铁塔!”

    这会儿这帮老评书观众也发现了。

    故事是新故事,但做派,说法都是老传统。

    用的词句,形容,都是老段子里现成的。

    知道的是海格骑着摩托,不知道的还以为张飞骑着玉追马呢。

    “嘿,有点意思啊。”

    原本持疑惑态度的这些位,见耳旁传来了熟悉的说词,倒也逐渐愿意静下心来先听听看了。

    这一听不要紧,听着听着,还真就听出滋味来了。

    要知道,张远的评书属性大多可都是从袁先生身上薅下来的。

    老爷子什么水平?

    能有他一成功力,便能靠这行吃饭,能有三成功力,便是好说书人啦。

    “临走前,邓布利多啪啦一弹指,一道银光沧浪浪飞射而出,罩在了这头顶伤疤的婴孩之上。”

    “至此,这大难不死的男孩便来到了女贞路4号!”

    一段书不过半个来小时。

    这是新节目,自己在评书圈有没有老头的人气,得先摸摸底,听个滋味就得。

    说到此处,张远用力拍了下醒木,提起嗓门,卖了个关子。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好!”这回的叫好声可比开书时要多多了!

    一开始还只有些颜狗女观众喊好。

    到了现在说完一段后,不少来听袁先生的观众也着了道,入了迷,纷纷拍手叫好。

    听袁阔成先生,听的是人。

    他说的故事观众都熟。

    到了听张远这边,便是又听故事又听人。

    首先这故事本就不赖,再加上张远在台上也稳重,吐字清晰,不疾不徐,听着舒服。

    回归后台。

    袁先生早早便坐在椅子上边等他边休息了。

    老头年纪大了,一直站在帘子后偷听也不现实,太累。

    而且他也无需多听。

    开场时他还担心,可只听了三五分钟,他心中便有数了。

    “他比之前进步了很多!”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故事好不好听,吸不吸引人,有没有人气,这些老头都不用看。

    他只需一瞧张远的换气,节奏,吐字便明白了。

    就和之前说《地理图》时,郭老师的评价一样。

&n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