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六十三章 弹头(2 / 5)

    打不过,但他可以恶心你。

    哦,原来你还记得当年有这条约,签过这条约。

    你是想提醒我,当年我就是船造少了,所以才输的。

    所以现在还得再多造些?

    而且小鬼子也不是突发奇想。

    就像当年工业化是学带英一样。

    他们展示《马关条约》,是和代英说好的。

    不列颠那边也同期展示了《南京条约》文件,而且还是用3D投影技术全方位展示的。

    这才是帝国主义的真实嘴脸。

    当然,张远不是带这帮智力一般的模特来做爱国主义教育的。

    首先,她们不爱国,只爱钱。

    其次,就算爱国,她们和自己爱的也不是同一个国。

    给这些妞伺候高兴了,只是想要利用一下她们。

    别看只是模特,可在外国记者眼中,这几个妞可比自己出名多了。

    维密秀还是撑场面。

    飞机不能白坐,我的房不能白住,我的饭也不能白吃。

    只用来为布朗车队拉些人气,搞点宣传,那也太浪费了。

    所以他才会来看电影。

    而且看的不是《叶问》,而是《南京南京》。

    还得说是法兰西。

    《南京南京》这种题材的作品

    除了大陆和香江外,全世界大部分地区想要上映都挺困难。

    除了大陆和香江外,还有哪里这片能上映?

    老美就别想了,虽然市场大,但岛国怎么也是他的狗,打狗还得看主人。

    而且还有一点。

    《南京南京》和同期的《拉贝日记》,片中的大量史料,场景,照片是从哪里来的。

    很大一部分源头,就来自一本同名的《拉贝日记》。

    既拉贝先生在南京时,给当时的德意志首脑小胡子书写的当地日军报告。

    其中详细记载了日军的各类暴行,手段,以及当事人名单。

    而发掘,并通过联系拉贝先生外甥女,找到这份正规《拉贝日记》的人,是张纯如女士。

    一位移民北美的华人,其祖父曾在光头的侍从室担任处长。

    在经过了海量调研,回国采访大屠杀幸存者,与南京档案馆联系并深入调研后。

    张纯如在97年创作出了《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一书,并因为创作时长期沉浸在严重的悲痛中,患上了抑郁症。

    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中的魏特琳日记,还有鬼子承认在南京屠杀30万人的电文原件,也是她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