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先尝这瓶。”
“香江人最爱的拉菲。”
“有雪松味,还带着高级烟草和石墨的气息。”
张远将一杯底的红酒,递给了姜一朗。
又转头给红发瑞秋递了一杯。
之前说好的,她帮自己解决女人,自己带她见世面。
“呃……”
姜小姐喝了一口后,吐着舌头做嫌弃状。
张远见此,转过头去。
却见到红发妞喝了一口后,满脸陶醉的样子。
人的口味各不相同,可以理解。
但姜一朗这表现,明显不止是口味问题。
“好喝吗?”
“酸。”她就回了一个字。
而后咂摸了一秒,又补充道:“还有股像在啃泥巴一样的味道。”
她很疑惑的歪着脑袋:“你是怎么尝出雪松,烟草,石墨味的?”
“我没尝出来,我提前做了功课而已。”张远一脸淡定的回道。
“你真虚伪。”
“成年人就是这么虚伪的,不信你瞧她……瑞秋,这酒怎么样?”
“我喝过最好的之一,像有探戈女郎在舌尖跳舞。”红发妞夸奖道。
“你看看。”张远摊开双手。
小孩子的舌头更灵敏,红酒中橡木桶的味道,矿物质的味道,在他们口中更明显。
这些味道见仁见智。
相较白人,华夏人的接受度较低,毕竟大陆的红酒文化很薄弱。
“这瓶要1000欧元。”
“这么贵,宰人的吧?”姜一朗皱眉。
张远又转过头去,对红发妞说同样的话。
“这瓶要1000欧元。”
“哇,果然一分钱一分货。”
同坐在一个桌面上,评价都完全相反。
所以说,网络上对同一部电影有两种极端评价也属正常。
“成年人不光虚伪,听他们说话也要小心。”
“大多数时候,都要反着听。”
张远指了指酒瓶:“比如说拉菲,出了名的陈年潜力大。”
“意思就是,新酒的口味不咋地。”
其实拉菲在国内出名,就是香江人炒热的。
尤其是《赌神》中的台词“82年拉菲”,更是成了华夏名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