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这是陶阳,外号京剧神童……”
张远笑着点头一一见过,并让助理去车里拿红包和现金装带,做见面礼。
别的徒弟还好,单说这位被称为京剧神童的陶扬,郭老师收了他后,可被同行骂化了。
你一个说相声的,祸害我们京剧苗子!
这孩子可了不得,10岁之前就已经上遍了全国各大电视台的戏曲比赛和节目,全国闻名。
并且上了春晚,办了专场。
所以当郭老师公开表示收这小子为徒时,北方京剧界一片哗然。
一堆老师傅跺脚骂街。
可有一个问题,这孩子3,4岁就出名了,既然你们京剧行那么看重他,为何好几年过去了,却没有一位大师名家收他做徒呢?
这就得说曲艺行的一个大问题,门阀!
任何一个市场,行业新兴时,总是人才辈出,可一旦成体系了,却会逐渐人才凋零。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门阀世家掌握了升迁渠道,掌握了一个行业的话语权和规则的最终解释权。
不少王朝没落的原因之一也是如此。
京剧显然已经到了“末法时代”,可越是市场小,那些门阀就越死死护住自己的饭碗不肯放。
别说分一口给外人,你路过瞅一眼,他都得骂街。
陶洋不是不想拜师,是没人要他。
不是不收徒,就是只收关系户。
就算有愿意收徒的,那成,先谈谈收徒的费用吧。
少则大几万,多则十多万。
郭老师收他,说完全没有私心也不现实。
首先他说男孩有“倒仓”,也就是变声期。
孩子现在嗓音条件好,可万一倒仓后毁了呢?
这都是不可控的事。
好多前辈的京剧神童,都是青春期后就突然不成了。
后来正如郭老师所说,陶洋倒仓不算太成功,声音没有那么亮了。
郭老师说学相声,就算嗓子不成了也能有口饭吃。
私心则是他自己爱京剧,需要一个“证明”。
就像郭奇林,岳云鹏能证明他的“教徒”水平一样,他的性格使然,需要一个京剧行的孩子来证明自己。
张远只是看了几眼,并未多说。
因为从生活,收入角度来讲,跟着郭老师的确是上上策。
什么天赋,什么神童都比不过生活所迫这四个大字。
所以给别的徒弟都是200的红包,给这孩子的明显厚了一沓。
“京剧神童不容易,咱们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