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选这样一人辅佐东宫,是不是真的不怕儿子多想?(2 / 3)

p;  “等到陛下即位之后,又委任他为太子少师。”

    “李纲确是一位品行端正、学识渊博之人,无论操守还是才学都无可挑剔。”

    “………”

    李世民微微出神,随后转向李承乾道:

    “承乾,你也听见了,纯属巧合。”

    “李纲素有才学,为人方正,朕才安排他教导你。”

    “这些事,实属巧合而已。”

    李承乾盯着父皇的脸,半信半疑地点了点头。

    ……

    大明!

    对历史不太熟的朱元璋,转头望向朱标和身边的朝臣们。

    太子之位,乃国之根本!

    可朱元璋真没想到,历史上能顺利接班的太子竟寥寥无几。

    朱标略作思忖后道:“父皇,确实如此。”

    殿下的一众大臣,也纷纷颔首赞同。

    朱元璋眼中泛起几分异色。

    没曾想,太子接掌江山,竟是如此艰难!

    “不过朕想,标儿应当能顺利接过这份基业。”

    念及此处,朱元璋心头浮起些许安慰之意。

    在传承这一点上,论起帝王的布局,老朱自觉比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都胜一筹。

    毕竟,一朝开国之君,想要传承皇位,素来不易。

    因为伴随他们打天下的,多是骁勇之将、谋略之臣。

    若储君无法掌控这些肱骨之臣,恐怕难以平稳过渡权柄。

    不过朱元璋倒不忧虑这一节。

    他早已将太子朱标推为天下共主。

    而那些骁将豪臣,对太子也是言听计从。

    至于文臣嘛……

    虽说心思复杂,但朱标的手段也不容小觑,完全压得住。

    只是……

    回望历史,秦皇、汉武、唐太宗未能圆满交班,并非太子无能之故。

    他们所立的继承人,各个都是栋梁之材。

    扶苏深得百姓之心,刘据有仁德之名,李承乾自幼辅政,未曾误国。

    只是天命弄人,他们皆未登基称帝。

    扶苏和刘据死于非命,李承乾则被废为庶人。

    “太宗当年给太子找师傅时,难道就不加考量?”

    朱元璋摇头苦笑。

    朱标轻声一笑:“唐太宗器量非凡,眼界之高,难以揣测,或许他并未在意此节。”

    “他或许只是想为太子选一位良师益友。”

    “不过,说来也确实巧得很。”

    朱标当年读书时也未曾察觉。

    今日在视频中看到,才知这位李纲,竟是赫赫有名的‘太子终结者’。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