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澶渊之盟表面看似稳妥,实则动摇了整个王朝的正统之基。
从那一刻起,大宋就不再是天下共主,而沦为偏安政权。
“原来如此。”
刘据肃然起敬,恭恭敬敬地说道:“是儿臣一时愚昧了。”
刘彻轻拍他的肩膀,语重心长:
“若只看得失于金银,那不如让账房出身的人来坐这龙椅。”
“据儿,要明白,身在帝王之位,有些事,不是金钱能衡量的。”
“哪怕国土只剩寸许,也值千金不可轻弃!”
“那是无数热血男儿拿命换来的,岂容轻言放手,岂可寒了将士之心!”
……
贞观时期!
太极殿内,李世民面色凝重,缓缓摇头,显然对这“澶渊之盟”极为不满。
“战事顺利,占据优势,竟在此时议和?”
“议和便罢,居然连一点实质利益都没争取?”
他眉头紧锁,心中满是难以置信。
回想当年,自己被迫与突厥签订“渭水之盟”,是登基伊始的耻辱时刻。
为雪此辱,他苦心经营三年,终灭东突厥,才重振国威,昂首天下。
若换作他是赵恒,这时就算拼尽最后一兵一卒,也断不会选择妥协!
尤其是对待燕云十六州的问题,更是不能有丝毫松懈。
“即便一时难以收复,名义上也绝不能松口!”
他语气沉厉,“此地如若割让,无异于向天下宣告,北宋非是正统,只是偏安一隅的地方政权罢了。”
长孙无忌、房玄龄皆是久历风霜之重臣,闻言俱点头附议。
“是啊,陛下。”
“燕云可暂不收回,但国书上、法统中,必须明确是我朝固有之地!”
“若就此承认对方主权,那北宋从此将与中央正统无缘。”
两人皆有高远目光,所言所虑,皆是国本之重。
若以经济视角来权衡,此盟确实有其可取之处:
三十万岁币,换来边境安宁,省下数千万兵资,何其划算?
但天下之势,并非仅用账本来裁定!
这份代价,实则极为沉重。
从这一刻起,北宋自断根基,放弃了“王朝正统”的名义。
古来成王败寇,但真正的王朝,哪一个不以天下归一为己任?
又有哪朝肯割舍寸土以求苟安?
李世民目光一凛,缓声开口:
“汉贼不两立,王图无偏安之理。”
“无吞并八荒之志,何以称为中央大国?”
话音落下,殿中沉寂,唯有风过帷幔的低响。
他环视诸臣,见长孙、房玄龄皆点头,心中稍慰。
燕云十六州,哪怕暂不收复,也必须在道义上、法统上牢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