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纂《宋刑统》,尝试司法独立;
设立官学、州学、县学三重体系推动教育普及;
科举考试“糊名”,避免关系网渗透;设常平仓,储粮赈灾!
这些改革看似循序渐进,实际上在短短一代之内——
就压制了五代十国的乱象,并在此基础上——
这为宋朝的政治、经济、军事、法律与教育绘制了总纲!
至于武功,那更是无可置疑。
他在位不过三年,就攻取一百余州!
那句“一条杆棒等身齐,打四百军州都姓赵”,绝非虚言!
提起赵匡胤,人们总会想到那些绕不开的符号。
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
这些事件几乎已经与他的名字紧密相连。
五代十国,本就是属于武夫的舞台。
“黄袍加身”这一幕,其实多半是赵匡胤自导自演。
这就是五代十国的本质——军阀政治!
根本谈不上什么正统传承。
谁拳头硬,谁就能称王称霸。
而赵匡胤虽有借柴氏孤儿寡母之机的嫌疑,但在当时乱局里,这已是最优的抉择。
这场兵变没有血流成河,也无刀光剑影,更没有焚城屠戮。
在那个注定不眠的夜里,政权却以这样平静的方式完成了更替!
当时的士卒们或许并不在意。
毕竟五代十国的年代,这样的剧本屡见不鲜。
他们只当这是又一位军头的崛起罢了。
可当赵匡胤披上黄袍的那一刻,他的枭雄本色彻底展现。
他只说了三句话:
“太后、主上,我北面事者,不得惊扰!”
“公卿,皆我同列,不得侵凌!”
“朝市府库,不得掠夺!”
简短三言,却字字铿锵,流露出他胸中宏愿。
赵匡胤要建的国,不再是靠乱军残杀支撑的秩序,
而是以武力为基,以理性为骨,开启新篇章,超越那个混沌的时代!
将士们被他的气势折服,齐声呼应。
这“约法三章”,正是他平定乱世的誓言。
五代十国,是人人口中的“乱世”。
可究竟乱到了何种境地?
举一例,便能窥见那群军阀的疯狂。
——吃人。
这里不是修辞,而是字面意义。
在五代,武人食人的现象屡屡发生,且理由各异。
首当其冲的便是饥荒。
在古代,灾年食人时有耳闻,五代亦难幸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