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英视为潜在接班人。
老朱夫妇待沐英视同亲子,直到朱标出生,沐英才失去了继承的可能。
可他跟随朱元璋最早,学到的也最多。
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最后镇守云南,把那片蛮荒之地硬是纳入汉地十八省。
此后沐家世代镇守边境,与大明同生共死。
由此也能看出,朱元璋确实很会培养人。
朱标,是史上最稳的太子。
朱文正,大明第一盾。
李文忠,草原梦魇。
沐英,忠诚能干的干城之将。
至于同乡,更是将星闪耀。
天幕视频里重点讲了徐达和常遇春,其实猛将还有蓝玉、李文忠、朱文正等等。
若单比猛将风采,徐达或许不算最耀眼,但他代表的却是“普通人靠后天努力能达到的巅峰”。
徐达出身寒微,为人忠厚,在战争中一步步学习,最终成长为一代统帅。
山西之战,他出其不意直扑太原,把王保保打得落花流水;
定西一战,更是全歼敌军,只让王保保狼狈逃生。
即便漠北之战失利,他也没有沉沦,而是尽力保存实力,带大军平安撤回。
后来更是修订战术,在北平坚守,被朱元璋誉为“万里长城”。
徐达与卫青有几分相似:低调、能打、忠诚,既能领百万雄师横扫天下,又能体恤士卒赢得民心。
唯一的宿敌,便是那个被称为“天下第一奇男子”的王保保。
这家伙居然能带着全家连马匹都渡江!
连朱元璋收到军情,怕都要怀疑:“这真是人能做到的事?”
徐达也是少数能得善终的开国功臣,后世传言老朱“赐死徐达”的故事,其实并不可信。
相比之下,常遇春的声望要更盛。
他和徐达差不多同时投奔起义军,后来并肩成为朱元璋的左右手。
徐达擅长谋略,是帅才;常遇春则是典型猛将,勇猛如张飞,冲锋陷阵,威震敌胆。
朱元璋创业大体分南下、西征、东取、北伐四个阶段,常遇春几乎全程参与。
他自称能以十万兵横扫天下,因此得了个外号“常十万”。
遗憾的是,他英年早逝,未能见证开国。
但也正因如此,他才成了大明唯一让朱元璋披麻戴孝、亲自赋诗哭灵的功臣。
常遇春几乎满足帝王对名将的所有要求:
——超能打、极忠诚、死得早。
……
大秦!
秦始皇在天幕中看完老朱创业全程,也忍不住感慨:
“明太祖创业之难,竟比朕所想更甚!”
毕竟,秦始皇继承的是六代秦王积累的家业,而朱元璋是白手起家!
两个人的起点根本没有可比性,一个在天,一个在地。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