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李世民回顾大汉历史时,淡然一笑:
“近代之中,能够统一天下、拓展疆域者,非秦始皇与汉武帝莫属。”
“秦始皇暴虐,至其子则亡。”
“汉武帝骄奢,差点儿断送国家命脉。”
李世民对始皇帝和汉武帝的评价冷静而简洁。
在他心中,汉文帝才是最理想的帝王。
他推崇文治为主、民生为本的治国理念,认为只有赢得百姓的支持,才是稳固帝位的根本。
尽管如此,李世民也认可汉武帝的功业——
开疆拓土,的确是一项不朽之伟业。
但李世民自己同样是一位能征善战的皇帝。
他知道,若想成为大唐的最佳继承者,便必须在文治与武功之间找到平衡,做到极致。
挑选继任者,他也格外谨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2章不排除他会因此心生异志,或者……谋反!!(第2/2页)
“戾太子刘据,仁德宽厚,原本是理应继位的首选。”
“但遗憾的是,武帝被奸人蒙蔽,导致巫蛊之祸,错失了这次机会。”
房玄龄感叹道。
而杜如晦则补充说:
“不完全是这样,父子之间的隔阂才是悲剧的根源。”
“武帝与戾太子之间,父不知子,子不知父,才引发了那场悲剧。”
巫蛊之祸,这场悲剧让汉武帝晚年痛失了皇后卫子夫和太子刘据。
随之而来的,是整场权力斗争,掀起了剧烈的波澜。
汉武帝族灭了那些和太子有关的亲近之人。
“汉武帝对儿子刘据有深厚的感情,否则也不会亲手修建思子台。”
长孙无忌也缓缓说道。
至于巫蛊之祸究竟为何发生,史书并没有定论。
或许,这本就是武帝一手策划,试图借此清除外戚卫氏的影响,为未来的帝王扫清障碍。
然而,事情发展超出了他的控制。
一旦爆发,便再也无法收拾。
虽然汉武帝从未真正想要杀害刘据,可最终,刘据选择了自尽。
巫蛊之祸,牵涉的人物众多。
是足以动摇朝廷的根基,直接影响了帝国的稳定。
此事,也被许多后世史学家认为是西汉从盛转衰的分水岭。
李世民凝视着天幕,神情渐渐陷入了深思。
王朝的未来,尤其是权力的交接,决定着未来数十年的局势和国运。
这让他不禁联想起了汉武帝。
如果没有巫蛊之祸的干扰——
大汉的继承或许会顺利交到刘据的手上。
而刘据的仁德治国,或许会给后来的局势带来完全不同的局面。
因此,太子的更替,的确是极为关键的事情。
李世民的思绪又回到了刚才的那个问题。
承乾,是否还能继续担任太子?
若是不立承乾,改立青雀为太子,是否会引发宫廷内外的动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