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断?”
刘据眉头微蹙,沉思片刻,才缓缓说道:
“父皇,是否此举太过了些?”
“贪赃枉法者确实该罚,但也不至于全数问斩吧?”
“一次性处决数以千计的朝廷命官,是不是伤及和气了?”
刘据终究是个仁厚之人。
他并非对贪腐姑息,而是觉得有轻有重,不能一概论死。
汉武帝听后轻轻点头,没有立即斥责。
他对刘据的脾性了然于胸。
要他动手杀几个尚可。
但若是要连根拔起、成千上万地诛戮,怕是难以下手。
虽说刘彻在反腐方面也做出过不少改革。
比如设十三州刺史巡察地方事务,但自问手段仍逊一筹。
比起明初洪武年间的大整肃,大汉的惩贪举措,实属温和。
明太祖朱元璋有句心里话——
天下乱因贪,政权更替皆由吏治腐烂所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62章皇城暮钟响,千年旧梦惊!太子临暮色,手画万世明!(第2/2页)
他深知,一个王朝的垮塌,往往是因为一群中饱私囊、鱼肉百姓的官员!
这些人唯利是图,巧取豪夺,让百姓陷入水深火热、家破人亡的境遇!
终有一日,民不得安,便起而反之!
为此,朱元璋雷厉风行,大兴酷法。
哪怕只是贪墨六十两银子,都要斩立决。
他还设立了无数恐怖的酷刑制度来震慑贪官。
从凌迟、腰斩到断肢、抽筋、钩肠、割鼻。
再到最残忍的“剥皮实草”,无一不令人胆寒。
然而,让人唏嘘的是,自朱元璋驾崩不过五十年——
大明官场的腐败,却再度席卷而起,规模愈甚当年。
【洪武年间风雨如晦,素有仁德美名的皇太子朱标——】
【却在初年三大要案中展现出令人意想不到的铁腕作风。】
【空印案震撼朝堂之际,朱标罕见撕下宽厚面具。】
【他于奉天大殿怒斥奸佞:“动摇国本者,虽微必诛!”】
【他主张严惩案中官员,甚至亲自下令缉拿永嘉侯及其子。】
【其决断之猛令朱棣都为之侧目。】
【此案终酿成牵涉千官的肃清风暴。】
【朱标寸步不让,刑场哀嚎连天,映出储君铁血之心的另一面。】
【次年,郭桓舞弊案骤起。】
【朱元璋欲清洗六部时,朱标却表现出难得的从容和远见。】
【朱标执疏于乾清宫叩首而跪:“天子法重,太子心仁。”】
【此话一出,便传颂不绝。】
【既稳住官心,又给铁腕反贪蒙上一层温情。】
【朱标在刚柔之间游刃有余,令朝中大臣首次认知到——】
【这位仁厚东宫,实为老练深沉的王朝舵手。】
【及至胡惟庸案爆发,朱标和父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