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方孝孺,真是迂腐得不可救药,读(2 / 3)

    李世民说道:“燕王如今的气势如此强大,若是适时退让,或许还能找到机会。”

    长孙无忌紧随其后说道:

    “靖难之役的结局,已经接近尾声。”

    “虽然京师城池坚固,但也未必能抗住朱棣的大军。”

    李世民轻轻应道:“若是换作是我,决不会步入此局。”

    他继续摇头:“朱允炆无能,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原本拥有如此优势,却被自己的亲叔给轻易击败,真是可悲。”

    但他也不得不承认,尽管如此,朱允炆至少还保有一丝朱家人的气节,不愿逃亡。

    “但这天下,已经是朱棣的了。”

    李世民沉声道。

    ……

    大明!

    此时,在奉天殿的老朱,看着即将渡江的燕王朱棣,长叹了一口气。

    “都已经渡江了,接下来的就是直指京师了。”

    他喃喃自语道。

    即便朱允炆试图让齐泰和黄子澄东南募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85章方孝孺,真是迂腐得不可救药,读书读傻了吧!!(第2/2页)

    但如今的朝廷早已兵败如山倒,哪里还能召集到可用之兵?

    “能征善战的精锐早已被打散,要招募的新兵,如何能与朱棣的老军抗衡?”

    老朱感叹道,眉头紧锁。

    他开始怀疑,朱允炆是否真的有担当,是否能够担起大明的命运。

    或许从此刻起,朱允炆已经从继承人名单上被划去。

    “看得令人心烦!”

    “选了这么个不成器的继承人,真是丢人!”

    老朱自嘲道,心情极度沉重。

    即便朱允炆有半点能力,也不会让局面如此糟糕。

    他不禁想到黄子澄、齐泰、方孝孺等人——

    原本以为这些人才会有出奇的谋略,却没想到他们同样愚昧无知。

    尤其是方孝孺,真是迂腐得不可救药,读书读傻了吧。

    朱棣看到老爹满脸的不悦,轻轻地后退一步,护住了身边的众人。

    ……

    天幕画面内。

    靖难之役,似乎已经走到了尽头,京师的命运已经注定。

    然而,没人料到,这一切会发生得如此之快。

    京师经过数十年精心修筑,城墙坚固,防守严密。

    燕王大军如果想攻城,必定需要付出不小的代价。

    就如同北平攻防战,面对李景隆的数十万大军,朱高炽曾经坚守了整整四个月。

    然而,朱棣来到京师后并未急于出手。

    相反,他选择先放行城中的逃亡民众,不管是官员还是百姓,通通放行。

    然后通过射信向城内传递信息,借此瓦解京师的防线,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金川门是京师防线最重要的关口,负责防守的是朱橞和李景隆。

    当朱棣的大军赶到时,朱橞与李景隆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