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始皇低沉开口,声中满是鄙夷。
扶苏也忍不住连连摇头,满脸无奈:“身为一国之主,怎能低头称臣?”
“赵构居然以‘儿皇帝’自居,被后人唾骂也就不奇怪了。”
一个帝王,若需在异族面前俯首称臣,那还有何尊严可言?
扶苏心中暗叹:这些宋帝,大多都是没骨气的软骨头。
……
汉武帝时期!
汉武帝挥了挥手,一脸不耐地看着天幕上宋朝的种种作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58章这些宋帝,真是一脉相承!胆小如鼠,畏战如虎——!!(第2/2页)
“朕不想再看了,这宋皇一个比一个窝囊。”
“我大汉何时受过如此屈辱?”
“若不是这些皇帝太软弱,怎会让外敌长驱直入,欺我汉人?”
“为帝者不战则亡!”
刘彻身为激进派帝王,素来主战到底。
他从不畏惧战争,唯一担心的只有“银子”够不够打仗。
他也不是不懂隐忍——
早期的大汉尚弱,才不得不与匈奴和亲,隐忍蛰伏。
可等到他继位,国力昌盛之时,他立即强势出击,誓要雪国耻!
再看大宋——
明明有一定的军事与财政实力,却总是畏首畏尾,屡屡后退!
让汉武帝看得直皱眉。
“这些宋帝,天生就没骨头吗?”
“敌军压境不思御敌,只知磕头求和?岂有此理!”
……
贞观时期!
李世民脸色凝重,显然已经按捺不住心中的不满。
以他的性格,若是宋徽宗、宋真宗这类皇帝生在大唐,只怕他当场就要拍案而起。
历朝历代的帝王,像宋朝这样一脉相承的懦弱,实属罕见。
问题不在于他们无能,而是那种深入骨髓的软弱令人发指。
明明手握可以对抗外敌的力量,却宁可选择屈辱求和。
“这大宋的皇帝真是一代不如一代,朕实在看不下去了。”
李世民挥了挥手,语气中满是失望。
“赵构虽延续了宋室的国祚,但离‘中兴之主’的名号差得太远。”
长孙无忌与房玄龄站在一旁,面面相觑,终究未发表意见。
他们心中明白,赵构并非庸才。
他能在北宋灭亡后的乱局中承继大统、重建南宋,确实有过人之处。
毕竟在那种风雨飘摇的局势下,若稍有差池,南宋很可能就此分崩离析。
但正因为他早年展现出的胆识与果敢,对比登基后的软弱表现,更令人唏嘘。
……
洪武时期!
朱元璋的神情几乎写满了不屑。
“我大明的皇帝,绝不能像赵构那般窝囊!”
他的声音在奉天殿中回响,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