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动了废后的念头。
群臣不但不反对,还积极为其罗列胡皇后过失,连宣宗本人都嫌他们过于狠毒。
最终胡皇后被废,孙贵妃被立,孙贵妃之子朱祁镇遂由庶长子摇身一变成嫡长子,成为顺位继承人,后即英宗。
又如代宗朱祁钰,若起意废后,也不过在顷刻之间。
既连代宗这种摄政之君都能做到,万历堂堂正统天子岂会无能为力?
因此,阻碍万历立朱常洵为太子的,从来不是“祖制”,而是他自有谋划!
若他真想立福王为储,第一步应是废后,再立郑贵妃为皇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05章历代实权皇帝,何曾真被“嫡庶长幼”的条框所困?(第2/2页)
王皇后虽得李太后庇护,却也并非无懈可击,打死奴婢之事便足以为废后之由。
如此一来,福王成为嫡子,顺理成章立为太子,大臣们再无口实,甚至会纷纷倒戈支持皇三子。
实则,群臣并不在意皇长子朱常洛,还是福王朱常洵登基。
他们唯一执着的,是“嫡庶有别、储位正统”这一套程序正义。
在他们眼里,皇子贤愚不过枝节,重要的是维系大明礼法秩序的外壳。
可万历终究未废王后,说明他对郑贵妃的情感,远不及宣德帝对孙皇后那般炽烈。
他并非真被群臣压制,而是另有算计。
在嘉靖看来,孙子不过是效仿自己当年的“大礼议”,借此洗刷朝堂、培养出一支无限效忠于帝心的官僚群体。
这种手段,历史早有前例。
东吴的孙权就是一例。
他一边立太子孙和,一边又故意宠爱鲁王孙霸,挑动“二宫之争”。
最终,他废孙和、诛孙霸,连累两派朝臣尽遭打击,丞相陆逊甚至被活活气死。
事后方显孙权本意,不过是借储位之争清洗士族,巩固皇权。
历帝的如意算盘,是想借皇储之位为引子,将朝堂分裂成“皇长子党”与“福王党”。
这与当年年轻的嘉靖如出一辙。
他当时利用“大礼议”,将官僚分成杨廷和为首的“护礼派”和张璁、桂萼为首的“议礼派”。
最后他赶走了权势滔天的首辅杨廷和,把朝纲紧紧握在自己手里。
“可这些人,又岂是轻易能被操弄的?”
嘉靖摇头暗叹。
孙子效仿他当年的手段来清洗朝堂,但这并不是任何人都能复制的计策!
王恭妃背后有太后、皇后,还有满朝文武的拥护;
而郑贵妃背后,除了皇帝本人,却再无依靠。
更何况,大臣们也早不是当年的天真模样。
嘉靖一朝的前车之鉴,就摆在他们眼前,他们怎会再轻易掉进同样的陷阱?
彼时支持“议礼派”的杨一清、王守仁,默许门生助力,帮嘉靖打倒杨廷和父子。
可结果呢?
杨一清辞官后遭陷害,被贬斥闲居,郁郁而终。
王守仁死后,更被追削爵位,甚至以“正人心”为名全面打压其学说。
“你爷爷才给我们演示了一遍,如今你小子又照葫芦画瓢?
难道真当我们这些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