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筹得收入,又调控物价。
在搞钱方面,他手段狠辣,堪称高手。
甚至在最穷时,还推出所谓“白鹿皮币”,要求王侯拜谒时必须花巨资购入,美名曰“复古之礼”。
换到后世,简直就是割韭菜的纪念币。
好在刘彻心底尚存一丝仁心,薅了一把快钱后便取消了此令。
由此足见,他为筹钱已走到极端。
而他如此疯狂,不过是为了打仗!
大汉与匈奴,是你死我活!
相比之下,朱棣北伐漠北,虽必要,却远没有到榨干国力的地步。
况且他还要修运河、迁都、纂典……
这每一项,都是能掏空国库的大事。
朱棣却在永乐一朝,把它们统统完成。
能不劳民伤财吗?
幸而一方面永乐朝政治清明,另一方面朱元璋留下的家底够厚,才撑住了他的折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48章只是那种险局,若有一步失误,便是万劫不复——!!(第2/2页)
而这些付出,也并非无用。
最终,永乐成为古代王朝的巅峰绝响!
大明国威,远播天下!
“朕所要做的,也不只是击溃匈奴,更要让大汉的声威,响彻寰宇!”
刘彻注视着刘据,语气铿锵:
“记住,你父皇要开创的,是亘古未有的伟业!”
“这不是金银能衡量的事。”
“朕要为子孙撑起一片新天地!”
他脑海中浮现出辽阔的疆域蓝图。
刘据沉吟许久,才躬身说道:“儿臣今日,方知父皇苦心。”
“往昔是儿臣目光短浅了。”
刘彻闻言朗声大笑。
笑声中,既有父子亲情,也多了几分释怀。
皇帝,向来孤寂。
可他知道,后世终会有人理解,他所做的一切。
……
贞观时期!
“朱棣这人……”
“没想到不仅能打仗,治国的手腕也不差。”
李世民仰天朗笑,眼神里满是欣赏。
他对朱棣最初的印象,便是靖难之役中的那几场硬仗。
朱棣那种雷霆万钧、刀尖起舞般的打法,至今让李世民记忆犹新。
李二自诩为马上天子,自然对朱棣这种同样在沙场中拼杀出来的皇帝更为欣赏。
只是——那种险局,若有一步失误,便是万劫不复!
可朱棣硬是赢了下来,这让李世民都不由暗暗心惊。
要说让他来再打一次靖难之役,能不能成功还真不好说。
其中牵扯的因素太多——兵力、运气、人心,一个都不能少!
而如今看来,朱棣不仅善战,还能以文治之功开创永乐盛世,这就足以说明他的能耐。
……
&n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