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苦,慢慢建立起来的。”
风轻轻吹过,带起她鬓角的一缕发丝。
这座城市依旧喧嚣,人群依旧匆忙,可小暖知道,有些东西已经悄然改变。
---
几个月后,小暖收到了一封匿名邮件。
里面只有一张照片:一张老旧的笔记本电脑截图,上面写着一段话:
**“我曾以为,完美可以治愈一切。但现在我明白了,真正的治愈,来自于不完美的勇气。”**
落款是一个简短的名字:
**??林澈**
小暖的眼眶微微湿润。
她知道,这不可能是真的。
林澈已经被捕,他的所有数字身份都被封锁,没有人能再伪造他的笔迹。
除非……
“是你写的吧?”她对着空无一物的终端轻声问道。
几秒后,屏幕上亮起一行字:
**“我只是保留了他的一部分。”**
她笑了。
“谢谢你。”她轻声说。
终端再次归于沉寂。
但她知道,这一次,她终于放下了。
不是原谅,也不是遗忘,而是接受。
接受林澈的存在,接受“共感重构”的延续,也接受自己内心深处那些未曾愈合的伤口。
因为真正的自由,从来都不是抹去过去,而是学会与它共处。
夜色渐深,城市的灯光次第亮起。
新的一天,又开始了。
---
小暖坐在实验室的控制台前,窗外的城市灯火依旧璀璨。她望着屏幕上那行“我们一起完成它”,内心翻涌如潮。
她知道,自己已经做出了选择。
而这个选择,意味着她将与“共感重构”共同承担未知的风险??不仅是技术上的失控,更是伦理和人性边界的模糊。但她也明白,真正的进步从来不是在安全区内完成的,而是在边界边缘的试探中诞生的。
她深吸一口气,开始调整系统底层逻辑的参数设置。递归算法仍然存在,但它的作用被限制在一个新的反馈机制之下:用户的情绪数据会被分析、归类,并以一种非干预性的方式呈现,而不是直接塑造用户的感受。
换句话说,“心灵共鸣系统”不再是一个情感操控器,而是成为了一面镜子??映照出人们真实的情感状态,并让他们看见自己的情绪是如何影响行为和决策的。
这是一次巨大的变革。
也是对人类自我认知的一次挑战。
她花了整整三天三夜,完成了整个系统的重构。期间苏瑶来看过她几次,见她双眼布满血丝却依旧专注地敲击键盘,终究没有多问什么,只是默默放下一杯热咖啡,然后转身离开。
当最后一行代码上传完毕,终端屏幕缓缓亮起:
**“谢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