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不算什么。
终究是飞走了。
已经不是就住对门,抬头就看见、抬脚就过去、张嘴就能喊应人的那户人家了。
闲了的时候想想,自己上初中高中那会儿,跟在他屁股后头玩,还一度想过要跟他处对象的事儿,现在想来,还跟就在昨天似的——但已经不免惹人噱笑。提都不好意思提了。
叮叮当当,呲呲啦啦。
三四点钟就开始洗洗摘摘切切的,一家母女三个齐上手,到傍晚六七点钟,天都黑透了,年夜饭终于是端上了桌。
吃着年夜饭,一家人说说笑笑,回味着这一年的辛劳与收获,倒也甘饴,再展望一下明年大姐要转正,小妹要毕业,托一托林家这户老邻居,就大抵应该是还能给安排个不错的活儿,这就算是一家子四口人,都开始吃工资了。
想想都觉得,日子就要越来越好了。
于是就都很开心。
眼看饭已经要吃完,高爸爸还在喝酒,那边春节联欢晚会已经开始了。
热热闹闹,喜喜庆庆。
就是这个味儿。
年年年夜饭,就等着看这一出热闹。
节目好点儿差点儿的,没多大关系,登台表演的人,一个个都穿得喜庆,拱着手说着那年年有余的喜庆话儿,脸上也都挂着笑模样儿,就够了——老百姓累一年了,图的就是这个味儿!
上来就是歌舞,很热闹。
紧接着又是一段歌舞,叫《东西南北闹新春》,又很热闹很喜庆。
然后是牛群冯工的一段相声,叫《坐享其成》,挺好笑的。
这年代的人,喜欢春晚,稀罕春晚,每个节目都看得格外认真——娱乐匮乏的年代,平常是真的什么都捞不着,每年就过年这时候,咔的一下给你端上来一桌满汉全席,无论唱歌的、跳舞的、耍杂技的唱戏的,还是说相声演小品的,看着都觉得特别好、特别有意思、特别耐咂摸、特别有回味!
高家一家人也是看得特别投入。
下一个节目就到了周惠敏的《恭喜发财》——这年头有个报纸,叫《广播电视报》,那报上提前几天就已经公布了今年春晚的节目单,所以,高家姐妹俩早就已经等着了!
这可是周惠敏啊!
港港玉女,红着呢,美着呢,清纯着呢,这回终于也来上春晚了!
“这歌不错,寓意好!恭喜发财!好啊,好!这唱歌的长得也漂亮!”
难得,老爸可不认识什么周惠敏,但这首歌在除夕夜这个时候,出现在春节联欢晚会这种舞台上,周惠敏在唱歌的时候,又是拱手、又是跳舞的,歌声流畅、动作轻盈、表情灵动、笑容讨喜,而整首歌又是相当的旋律优美、歌词吉庆,于是就连他都连声称赞。
一曲终了,果然现场演播大厅里的掌声很热烈。
高玉凤忽然凑过来,说:“这首歌肯定红!过完年应该很快就能买到!春晚专辑里肯定有这首!”
高玉凰点点头,同意她的看法。
但下个节目就是唱戏了,虽说是首都人,但高家姐妹俩是连京剧都听不进去的,就正好聊天。
然后,小品,歌曲,舞蹈,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大菜,被次第地端上了除夕的餐桌,一家人不时讨论、称赞几句,高爸爸也很快喝完了酒,不喝了,也不急着收拾饭桌子,一家人都专心看电视。
九点半,又到了年轻人最喜欢的节目。
是歌曲联唱,叫《流行风》——可怜这个年代,别管你今年多红,能上春晚的歌曲联唱里捞个一分钟,就已经是无上荣耀。因为在这个年代,文艺圈子里完全可以说是百花齐放,还没到要靠新人撑场面的时候。
这个年代的春晚,常人眼中的大腕能上春晚唱一首一分钟的歌,都得好几个人合唱。
然后……
“来了来了!王霏!陈舒华!”
嗯,《相约一九九八》登场了。
说是万众期待有点夸张,但王霏最近两三年在内地的确是开始红起来了,而陈舒华最近一年多更是尤其的红,她上一张专辑不止是在港台东南亚大卖的问题,是在内地也卖的相当好——盗版卖的更好!
基本上来说,放眼整个1996年年末,到1997年上半年,除了林见鹿肯定最红之外,基本上就数得着任贤启、陈舒华、苏惠伦和张慧妹这几个人了。
到1997年下半年,恰又是王霏、梁泳琪最红。
像李雯、像郑秀纹、像莫文蔚,在港港和湾湾,都已经足够红了,但是在内地,却还是欠缺了一点传播度。
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