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刘禹锡的“热血与跌倒”(4 / 4)

   他在贬谪路上写的诗,不再是年轻时那种“丈夫无特达”的激昂,多了点“沉舟侧畔千帆过”的豁达。

    21岁的刘禹锡,凭着才华和热血,走上了官场;33岁的刘禹锡,凭着理想和勇气,参与了改革;被贬后的刘禹锡,凭着坚韧和豁达,活成了“诗豪”。

    他的“永贞革新”虽然失败了,他的故事,却告诉我们:年轻时的理想,哪怕碎了,也不是白碎的——它会变成你心里的火,在你走夜路的时候,照亮你往前走的路。

    就像刘禹锡在朗州的那个晚上,蚊子嗡嗡叫,屋顶漏着雨,他还是点着灯,在纸上写着诗。他知道,这盏灯不熄,这枝笔不停,他的理想,就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