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士的“坚守”:不是熬官,是熬心
张籍活了七十多岁,在唐朝算是长寿了。他去世后,没留下啥家产,留下了一堆诗稿——后来被编成了《张司业集》,流传到现在。
有人说,张籍这辈子,就是个“苦命人”:年轻时穷,中年时病,五十岁才熬出头,好不容易当了大官,还不懂得享受。张籍不这么觉得,他的诗里,从来没有过抱怨,只有对生活的认真,对老百姓的同情,对朋友的真诚。
他的“挣扎”,不是为了当官发财,是为了能在苦日子里活下去,能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写下来;他的“坚守”,不是为了熬到高位,是为了守住自己的初心——不管穷还是富,不管瞎还是不瞎,都要做个好人,写好诗。
中唐那会儿,像张籍这样的寒士有很多,大多数人要么在苦日子里沉沦了,要么为了当官变了心,张籍像一根硬骨头,在风雨里熬了一辈子,愣是没弯。
他的诗里有句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很多人以为是写爱情的,其实不是——那是他写给藩镇节度使的,拒绝人家的拉拢。那会儿藩镇势力大,很多人都想靠藩镇升官,可张籍不,他宁愿当他的小官,也不跟藩镇同流合污。这就是他的“坚守”——不是不懂变通,是有自己的底线。
现在我们读张籍的诗,读的不只是“洛阳城里见秋风”的乡愁,不只是“君知妾有夫”的刚烈,更读的是一个寒士在乱世里的挣扎与坚守。
他这辈子,没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没当过大官,就是这样一个“小人物”,用一辈子告诉我们:苦日子不可怕,可怕的是丢了初心;穷不可怕,可怕的是丢了骨气。
就像长安城墙根下那个曾经冻得缩脖子的年轻人,怀里揣着的不是诗稿,是一颗不肯向命运低头的心。这颗心,比任何大官、任何财富都珍贵,也比任何华丽的辞藻都动人。
张籍的一辈子,是中唐寒士的缩影,更是一个普通人用“坚守”写就的传奇——不是所有传奇都要波澜壮阔,有时候,把苦日子过成诗,把初心守到底,就是最大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