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孟津会盟(1 / 5)

姜子牙面无表情地看着跪在地上的姬昌,心中的厌恶之情如潮水般汹涌,仿佛要冲破眼眶喷涌而出。

然而,就在这关键时刻,姬昌那满头鲜血的脑袋不停地撞击着地面,出“砰砰”

的声响,使得他无法察觉到姜子牙眼中的厌恶。

姬昌一边磕头,一边赌咒誓,他愿以天子之尊统领人族,并誓永远效忠于阐教。

他的言辞恳切,声音颤抖,似乎对姜子牙充满了敬畏和恐惧。

然而,姜子牙对姬昌的这些话充耳不闻,他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绝对不能让姬昌过早地竖起反商的大旗。

他死死地压住姬昌,不让他有丝毫起身的机会,嘴里还不停地念叨着要韬光养晦、等待时机之类的话。

实际上,姜子牙所谓的韬光隐晦,不过是他内心深处不愿意伐商的真实写照。

他一直寄望于帝辛能够在这场封神量劫中翻盘,尽管他自己也说不清楚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毕竟,飞熊入命的说法,是在封神大战正式开打之后,才被阐教门人叫破的。

当姜子牙听到这个说法时,他心中豁然开朗,仿佛一切都有了答案。

然而,这一切都已经太晚了,他之前的种种行为,都已经注定了姬昌和自己的命运。

原来自己背负的是先天人族有熊氏的血脉,这种刻入基因中的底层潜意识让他对姬昌十分的厌恶。

在封神时期,元始天尊下达敕令,命令督造封神台,并派遣姜子牙登上封神台,执行封神仪式。

然而,令人惊讶的是,尽管最终封神的数量并非鸿钧所说的三百六十五位,而是大大过,甚至过了三百七十人,当然其中却存在着一些特殊情况。

比如,后期西方教为了在天庭中安插自己的势力,竟然不顾颜面地强行逼迫元始天尊敕封了六位编外神,其中包括四大天王和哼哈二将。

这六位神只原本并不在封神计划之中,但西方教却通过各种手段让他们获得了神位。

四大天王最终被授予了四大天门的职位,位于天庭的最外围,虽然也算是天庭的一部分,但实际上处于较为边缘的地位。

而哼哈二将则被安排成为人间值守的西方教和道教寺、观的门神,同样是天庭不太重视的存在。

尽管如此,尽管编了这么多的神位,却唯独没有给姬昌一个神位。

这种令人费解的操作,不仅让人对姬昌的地位产生了疑问,也让三界都对他的待遇感到诧异。

然而,尽管如此,这种情况却得到了三界的默许,似乎没有人对姬昌没有神位这一事实提出异议。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姬昌在三界中的人缘似乎并不好,甚至可以说是不得人心。

因此,所谓的姬昌仁厚、深得人心的说法,在这种情况下显得完全站不住脚。

反过来思考,这更能说明一个道理:一个背叛自己种族的人,最终必然会遭到所有种族的唾弃和抛弃。

即使那些接受了他背叛行为的种族,表面上可能会接纳他,但实际上最终还是会从各个方面对他进行限制,甚至有可能直接将他以人道或非人道的方式毁灭掉。

而对于被背叛的种族来说,无论其上层如何努力为这个叛徒洗白,都无法改变他已经背叛的事实。

这个种族会毫不犹豫地将他的存在彻底抹杀,甚至会将他曾经取得的功绩也一并抹去。

如果实在无法完全抹除,那么简单的做法就是张冠李戴,把他的功绩归功于其他人,或者将他的虚名和功绩尽可能地扯得远远的,让人难以将两者联系起来。

要知道,在历史上,那些被尊称为“文王”

的帝王,无一不是被大书特书、备受赞誉的存在。

然而,轮到姬昌时,情况却截然不同。

关于他的记载寥寥无几,而且几乎全部集中在他推演八卦的功绩上。

至于他在治国方面的表现,仅仅用“大治”

两个字来概括,至于他具体实行了哪些政策、取得了哪些具体的功绩,却都没有详细的描述。

姜子牙受到阐教的催促后,心中暗自叫苦不迭。

他心里很清楚,所谓的伐商不过是阐教所主导的一场大戏而已。

真正的主力永远都是阐教的十二金仙及其徒子徒孙们,而西岐的军队,充其量也就是个配角,负责接收一下战争胜利后的战利品罢了。

可如今这封神量劫的时期,整个洪荒稍微有点势力的人都知道了这件事,难道是嫌他们准备得还不够充分?还是觉得帝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