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形势逆转(1 / 5)

夭手中的巨斧犹如泰山压卵一般,带着无与伦比的威势,狠狠地劈向鸿钧的灵魂。

这一斧势大力沉,仿佛要将整个世界都劈成两半。

然而,鸿钧的怒吼并没有让夭的巨斧有丝毫的停顿。

巨斧以雷霆万钧之势,直直地砍在了鸿钧的灵魂之上。

曾经有过被一分为三的惨痛经历,鸿钧深知这一斧的威力,他绝对不敢轻易承受。

只见他迅从怀中掏出一个已经碎成几瓣的玉碟,然后用尽全身法力将其祭起,硬生生地顶在了巨斧的面前。

玉碟与巨斧相撞,出一阵惊天动地的巨响。

玉碟在巨斧的劈砍之下,瞬间四分五裂,化作无数碎片四散飞射。

趁着巨斧被玉碟阻挡的瞬间,鸿钧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的身形恢复到常人大小,然后施展空遁之术,如鬼魅一般融入了他所在的空间之中,眨眼间便消失得无影无踪。

鸿钧的突然消失,让大阵内的三清等人措手不及。

他们一下子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心中不由得升起一股恐惧。

为了保护阵内的众人,三清当机立断,开始接引包括帝辛在内的所有人进入大阵,以便更好地看护他们。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除了燧人氏和神农几乎毫无抵抗地被接引进入大阵之外,帝辛、夭、黄帝,甚至是伏羲,都毅然决然地选择留在阵外,似乎对鸿钧的消失并不在意。

通天见到这一幕,心中暗自思忖,觉得情况有些棘手。

他当机立断,决定亲自出马,主持这场关键的行动。

于是,他迅走到那几人的中间位置,全神贯注地观察着周围的动静,随时准备应对可能出现的突状况,给予这些人必要的支援。

这些人之所以留在外面,其实是抱着一丝侥幸心理,希望能够抓住鸿钧的蛛丝马迹。

毕竟,如果今天不能彻底解决这件事情,那么鸿钧必然会对所有人或者整个势力造成极其可怕的威胁。

倘若鸿钧改变策略,转而入主天庭,那么在大义名分的掩护下,整个洪荒世界恐怕都将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到那时,他一旦收走封神榜,并以此来要挟三清,尤其是通天,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想到这里,帝辛毫不犹豫地将应龙甲收了起来,然后迈步走到黄帝身旁,轻声问道:“黄帝陛下,黎和夭究竟是怎样的存在?还有蚩尤和刑天呢?”

黄帝闻言,转头看向面前的夭,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缓缓说道:“夭,他可是巫族在洪荒大陆上最后的血脉传承啊。

他奉黎为主,是九黎部落的战神,实力相当强大。

想当年,广成子妄图侵夺人皇权柄,却被我巧妙地反制,最终以失败告终。”

因此他将所有的怨毒都加诸在九黎部落,在我昏迷期间更是代我主持了人族事务很多年。

以他的望气之术,找寻同样有仓颉一般,有着龟甲的人族,柄倾斜资源助他们成道,你可知现今不同区域都存在各自的文字,你可知这将意味着什么?”

帝辛对于这件事情可谓是耳熟能详,因为自从仓颉创造出文字以来,人族便再也没有出现过造字所带来的功德。

按照常理来说,如果将资源倾注在这些人身上,恐怕连半分收益都难以获得。

然而,广成子却偏偏如此行事。

正因如此,各个诸侯国在争夺大义名分的时候,往往会从文字方面入手,通过塑造文字来展现诸侯国具有独立的野心。

自从启开创家庭制度之后,那些心怀不轨的诸侯们对于文字的重视程度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从甲骨文到金文,各个诸侯国在这期间不断推陈出新,创造出了无数种文字。

到了始皇帝的时代,仅仅一个“马”

字,据说就有过五十种以上的写法。

广成子的行为不仅导致了仓颉造字后的文字系统陷入混乱,更在黄帝昏睡期间,对九黎部落极尽羞辱和苛待。

尤其是在他亲自给黎确立“兵主”

封号之后,更是利用自己所掌控的不同诸侯国,在五帝时代开始对黎及其部落进行最彻底的抹黑和丑化。

至于刑天,其实这完全是后来那些小国编造出来的谣言。

他们故意隐瞒刑天正统巫族的真实身份,反而给他安上妖族和魔族等各种不实的头衔,导致人族的这位英勇烈士遭受了许多不公正的指责和污蔑。

帝辛对黄帝的说法深表赞同,频频点头表示认同。

黄帝接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