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他会倾向于城建跟旅游,旅游局局长没问题,城建局局长和土地局局长应该找个靠谱些的了。
不然接下来城市建设很难进行下去!
想到这里,他看向一旁的魏浩然。
魏浩然有些发懵,市长看自己做啥?
“浩然,你跟我有快一年了吧,想不想下去锻炼下?”他端起茶杯喝了口茶,看着魏浩然询问道。
这话意思很明显了,打算把他外放。
听到张扬的话,魏浩然内心有些小激动。
外放啊。
作为秘书,谁不想外放?
不想外放的秘书不是好秘书,他握着文件的手紧了紧,喉结动了动才开口:“跟着您这一年,学了不少真东西——从国企改革的台账梳理,到新区规划的细节对接,以前没接触过的实务,现在心里都有谱了。”
他抬眼看向张扬,眼神里带着几分郑重,又藏着点克制的期待:“要是组织有安排能去一线岗位历练,我肯定好好干。
不管是抓项目推进,还是跟群众打交道,都争取不辜负您这一年来的教导,也不辜负能做事的机会。”
话说完,他又补充了一句,语气放得更稳:“当然,最终还是看您和组织的考虑。
现在市政府这边事多,要是暂时离不开,我也会把手里的活儿盯紧,不让您分心。”
魏浩然这番话,漂亮在既懂分寸又藏真心,把“想上”的期待和“服从”的姿态揉得恰到好处,听着不刻意,却处处踩在点子上。
先说“打底子”的部分,他没空泛说“学到很多”,而是直接点出“国企改革台账”“新区规划对接”——这俩都是张扬主抓的核心事,提这些不仅证明自己没闲着,更暗合“跟着您干过实事”的亲近感,潜台词是“您交的活我都吃透了,不是光打杂的”。
既给足了张扬面子,又悄悄亮出自己的能力底子,比空喊“感谢培养”实在多了。
再看“表态度”的关键,他把“想外放”的心思裹在“组织安排”里。
不说“我想去”,只说“要是组织有安排能去一线”,先把姿态放低,显露出对规则的尊重;接着用“肯定好好干”“不辜负您教导”“不辜负做事机会”三层递进——既表了对张扬的感恩,又立了“想干事”的形象,没提半分“要职位”的功利心,反而透着股“能有机会做事就满足”的踏实劲儿,戳中了张扬当下“缺实干的人”的需求。
最后补的那句更见功力。
他没把话说死,而是留了“要是暂时离不开”的退路,还主动提“把手里的活儿盯紧”——这一下就避开了“盼着走”的嫌疑,反而显出“不管去不去,当下的事都不撂挑子”的靠谱。
既不让张扬觉得自己急着“挪窝”,又暗里表了“服从大局”的觉悟,哪怕后续外放的事没定,也给双方留足了余地。
整个应答没一句虚话,既没藏着掖着自己的期待,也没露半分急功近利的吃相,把“想干事、能干事、懂规矩”的形象立得稳稳的,听着舒服,又让人觉得放心——这正是张扬当下挑人的时候,最愿意看到的样子。
果然,官场没有佣人。
能够走到这一步,哪个不是人精?
张扬看着他,嘴角勾了勾,指尖在桌面上轻轻敲了敲:“一线岗位确实能磨人,也能让人快速成长。
无论是城建局还是土地局,接下来要扛的担子重,既得懂政策,又得能扛事,还得会协调——这些,你这一年都看在眼里,也跟着做了不少辅助工作。”
他顿了顿,拿起桌上的城建项目清单,推到魏浩然面前:“这是跨河大桥的施工对接流程,还有老城区改造的前期调研数据,你先拿去看看。
要是真去了
张扬没有给出明确态度,人事方面是市委书记说了算,没有林振华点头可不行,这需要他去跟林振华去谈。
如果可以,他不想跟林振华关系搞得太僵。
人家是市委书记,实际意义上的一把手,作为常务副市长时,他可以横冲直撞,可如今他是市长,实际意义上的二把手,要讲究政治了。
转变。
张扬也在试着去转变,要讲究政治,不能在跟之前一样了。
要是给组织跟省里留下不讲政治的印象,以后再想更进一步,想都别想,哪怕他身后有人!
这点张扬也清楚。
所以接下来他不会在跟之前一样。
一下子空出来七名主要职位,还有20多个副处位置,他只要城建局和土地局,至于财政局主官,张扬会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