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一群学生要挑战‘混沌’?”(2 / 3)

光影键盘上化作了一片残影。

    她亲自操刀,用最严苛的加密算法,将所有数据中可能泄露凉城山区具体地理坐标的信息,全部进行了脱敏和模糊化处理。

    这不仅仅是技术操作,更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

    汗水,已经浸湿了她的后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62章:一群学生要挑战‘混沌’?”(第2/2页)

    做完这一切,她深吸一口气,打开了那个全球程序员和科学家心目中的圣地——GitHub。

    她没有丝毫犹豫。

    点击,上传。

    那个凝聚了她和整个团队无数心血,那个在所有人眼中都还不成熟,充满了“奇思妙想”的“多维混沌预测模型”的全部开源代码……

    连同那些脱敏后的环境数据包……

    被她,直接,毫无保留地,公之于众!

    做完这一切,她又以龙河大学官方的名义,用最恳切、最朴实的语言,写下了一封,向全世界所有顶尖科学家和程序员发出的求助信。

    信中,没有提及灾难的具体地点,只说明了时间的紧迫,以及一个全新模型对庞大算力的渴求。

    这,无异于将一块滚烫的烙铁,丢进了向来以严谨、保守、甚至有些刻板著称的全球气象学界这片平静的湖泊之中。

    瞬间,轩然大波,席卷全球!

    起初,最先发现这个项目的,只是一些对东方新兴科技抱有好奇的程序员。

    但很快,随着代码被下载、被审视,这场风暴,迅速蔓延到了真正的学术圈。

    嘲笑,是第一反应。

    “哦,我的上帝,我看到了什么?一群来自龙国的学生,在GitHub上发布了一个玩具?”

    “他们说,要解决‘混沌理论’在短期极端天气预测中的应用难题?阿兰·图灵的在天之灵看到这个,恐怕都会笑出声来。”

    “一个异想天开的模型,一堆不知道从哪里采集的、被处理过的垃圾数据,甚至连灾害发生的具体地点都不敢公布,就想让我们,全世界的科学家,给他们当免费的计算器?”

    “这简直是我今年听过的,最好笑的段子!”

    各种夹杂着轻蔑与不屑的评论,在各大科学论坛和社交媒体上疯传。

    在他们看来,这根本不是一次严谨的科学求助。

    而是一场,来自东方的、荒诞的、博人眼球的学术闹剧。

    “年轻人有热情是好事,但科学,不是靠着一腔热血就能成功的。”

    “他们应该先学会,如何写一篇合格的博士论文,而不是妄图去触碰上帝的领域。”

    舆论在发酵。

    终于,一位真正重量级的人物,下场了。

    他是“世界气象组织(WMO)”内一位德高望重的资深专家,被誉为欧洲大气物理学界的泰山北斗。

    他在自己的个人社交媒体上,用一种居高临下的、不容置喙的语气,毫不客气地公开嘲讽道:

    “一群,连博士学位都还没有拿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