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古桥的失败与生态学的胜利(2 / 3)

p>一直紧锁眉头的林晓灵,眼中猛地闪过一道骇人的亮光!

那道光,仿佛劈开了实验室里所有的沉闷与黑暗。

“等等!”

她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丝难以置信的颤抖。

“王浩,你再画一遍!

把水流分解的过程再画一遍!”

所有人都被她突如其来的反应惊住了。

王浩愣了一下,依言又画了一遍。

“水流……导流……”

林晓灵的呼吸变得急促起来,白皙的脸颊因为大脑的高运转而泛起一抹病态的潮红。

她死死盯着白板上的那几块石头,仿佛看到的不是桥墩,而是一组能够解开宇宙终极奥秘的密码。

下一秒,她猛地冲到白板前,一把从王浩手中抢过了记号笔。

她的手在轻微地颤抖,不是因为紧张,而是因为一个颠覆性灵感即将喷薄而出的极致兴奋!

“如果……”

她的笔尖重重地落在白板上。

“如果把我们生态箱里的水循环系统,看作一条微缩的、不断侵蚀河床的河流呢?”

“如果把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壤基质,看作是那座古桥脆弱的桥基呢?”

一句话。

仅仅两句话。

一个石破天惊的灵感,在所有人的脑海中轰然炸开!

之前所有的死胡同,所有的困惑,所有的失败,在这一刻,被一种来自完全不同领域的古老智慧,瞬间照亮!

他们不再是生态学者,不再是生物工程师。

他们是治水的工匠,是建桥的宗师!

“我明白了!”

赵小海第一个反应过来,他一拍大腿,眼睛瞪得滚圆,“我们一直想怎么加固‘土壤’,但真正的问题是‘水’!

是失控的水!”

“对!”

陈勇也激动地站了起来,“我们用的是物理思维!

不是化学,不是生物,是纯粹的物理结构思维!”

整个实验室的空气,被点燃了。

压抑和绝望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疯狂的、创造性的激情。

他们大胆地决定,将这种古老的水利工程物理思维,原封不动地应用到尖端的微缩生态箱之中。

行动!

立刻行动!

团队立刻分工,林晓灵负责建模,她将王浩画的导流石结构进行了无数次数学优化,使其更适合微观流体环境。

赵小海根据不同植物的根系特点,规划出基质的区域划分。

王浩和陈勇则冲向了隔壁的精密制造中心。

他们启动了学院里最先进的光固化3d打印机。

淡蓝色的光束在树脂槽中精准地扫描、聚合,一个全新的、布满无数微小仿生“导流石”

结构的河床底座,在数字模型的指引下,一点一点地被“打印”

出来。

那是一个充满了奇异美感的造物,表面凹凸不平,布满了精心设计的沟壑与凸起,仿佛一块从远古河床上切割下来的、充满了智慧的化石。

当这个全新的“微型仿生河床”

被小心翼翼地放入一个彻底清空的生态箱,铺上土壤,种上植物,并启动水循环时,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奇迹,在他们眼前上演。

水流经由那个布满微小凸起的底座,不再是横冲直撞的破坏者。

它被无数个微型“导流石”

温柔地梳理、引导,变得平缓而稳定,如同山间最温柔的溪流,滋润着每一寸土壤,却不带走一粒尘埃。

水土流失,这个困扰了他们近一个月的梦魇,被降到了理论上的最低值。

土壤中的微生物环境,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稳定。

三天后。

-3号实验室的气氛庄重得如同射场。

李卫民院士亲自到场监督。

这位在生态学领域泰斗级的人物,表情严肃地看着眼前那个正在稳定运行的玻璃箱。

所有项目组成员,都围在主控台前,心脏几乎要从喉咙里跳出来。

他们的目光,死死锁定在个人终端的计时器上。

71小时59分58秒……

71小时59分59秒……

72小时00分00秒!

时间跳过那个关键节点的瞬间,主控屏幕上,一个代表着生态系统健康的绿色提示框,猛然弹出!

【生态系统稳定运行!

【各项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