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十一章:一张清单,来自国家的终极考验(1 / 2)

    会议室内,一份长达数页,由无数冰冷的白色字符构成的清单,它就那样静静地悬浮在半空中,每一个字都清晰得令人心悸。

    “何校长,各位院士,各位专家。”

    负责人的声音低沉而凝重,在寂静的实验室中回响,敲击着每一个人的耳膜。

    “这就是我们华夏在过去三十年里,被西方世界‘卡住脖子’的地方。”

    清单上的每一行字,都仿佛拥有了生命。它们不再是单纯的技术名词,而是一道道触目惊心的伤疤,一个个数十年来始终无法挣脱的沉重枷锁。

    它们代表着一个困扰了华夏数十年、被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利用技术壁垒,进行严密封锁的核心领域。

    “1. 下一代EUV光刻机技术,技术差距预估:15-20年。”

    第一个名字出现,就让在场几位物理和光学领域的专家瞳孔骤然收缩。这不仅仅是一台机器,它是现代工业文明的基石,是整个信息时代的金字塔尖。

    “2. 高性能航空发动机涡扇叶片,材料与设计双重封锁。”

    这行字,让几位材料学和工程热物理的院士下意识地攥紧了拳头。为了它,华夏几代航空人呕心沥血,却始终在最核心的耐高温合金与气动设计上,被挡在门外。

    “3. 神经元仿生AI芯片……”

    “……”

    “35. 靶向抗癌药物的分子合成……”

    三十五项技术,三十五座无法逾越的险峰。

    每一项,都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工业体系的皇冠明珠,是无数顶尖智慧与海量资源堆砌而成的科技奇迹。

    而现在,它们共同构成了华夏科技领域最深、最痛的伤口。

    负责人没有移开视线,他看着钱立群、方振国这些国宝级的科学家,看着他们脸上神情的变化,语气中带着一种无法用言语形容的恳切与期盼。

    “我们希望,龙海大学能成为攻克这些难题的‘国家级技术攻关突击队’!”

    他的声音陡然拔高,充满了力量。

    “成为我们打破封锁、实现科技独立的尖刀!”

    这个任务,是国家的终极考验。

    这更是一份沉重到无法估量,甚至足以压垮任何一个科研机构的绝对信任。

    短暂的死寂之后,一股截然不同的气息,开始在这些国宝级的专家身上升腾。

    钱立群院士花白的眉毛微微颤动,那双看过无数精密图纸的眼睛里,有什么东西正在被点燃。

    方振国,这位物理学界的泰斗,一直微微佝偻的背脊,在这一刻,不自觉地挺得笔直。

    他们的呼吸变得粗重,胸膛微微起伏。

    这不是恐惧,也不是退缩。

    而是一种被压抑了数十年的渴望,一种属于华夏顶尖科学家的,毕生所求的荣耀!

 &n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