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1章:来自校长的批注,一份期末作业(2 / 3)

想,而非严谨的学术论文。

    他又拿起一本医学院的。

    《靶向药对癌细胞凋亡过程的干预模型》。

    这份作业显然扎实得多,附带了大量的实验数据和图表,看得出学生下了苦功。

    可惜,依旧缺少了某种颠覆性的东西。整个模型都建立在现有理论框架下,是一次精密的修补,而非开创。

    这些作业,如果放在国内任何一所顶尖的985高校,都足以被评为“优秀”,甚至可以作为本科生发表核心期刊的潜力股。

    但在何宇眼中,却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少了一点……能让世界为之侧目的光。

    他的手指不急不缓地在文件堆里翻动着,直到,他的动作停下了。

    他抽出了其中最薄的一份。

    封面上没有华丽的装帧,只有一行清秀工整的字迹,笔锋内敛,却透着一股不容忽视的韧劲。

    《关于动态博弈AI算法的初步构建》。

    学生姓名:陈雪。

    何宇的目光,陡然一凝。

    他翻开了第一页。

    他的眼神,也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

    从最初的例行审阅,逐渐变得专注。

    再然后,是难以抑制的惊讶。

    最后,当他翻到最后一页的算法核心逻辑图时,那份惊讶已经彻底转变为一种发自内心的欣赏,甚至是一丝满意。

    这份作业的核心,并非是创造了什么全新的、复杂的代码语言。

    它是一种思想上的革新!

    一种彻底颠覆现有AI逻辑框架的革命!

    传统的AI算法,极度依赖大数据进行穷举法式的推演。它们强大,但笨重,像一个拥有无穷算力却毫无智慧的巨人。

    而陈雪的这份作业,却另辟蹊径。

    她引入了一种“模糊决策”和“动态最优解”的逻辑。

    这套算法不再追求每一步都计算出理论上的“最佳答案”,而是通过模拟生物直觉,在有限信息下,做出一个“最可能正确”的模糊选择,并根据局势的实时变化,不断修正后续的决策链。

    简单来说,它让AI学会了“直觉”!

    何宇的大脑中,逻辑链条在飞速运转,无数个应用场景瞬间炸开。

    在瞬息万变的金融期货市场,它不再需要分析过去十年的所有K线图,而是能通过当前盘口的买卖压力和资金流向,比最顶尖的交易员更早地“感觉”到风险的来临!

    在复杂的无人机蜂群协同作战中,它能让每一个无人机都拥有独立的战术判断力。不再是统一指令下的僵硬棋子,而是一群懂得佯攻、包抄、牺牲和策应的狼群!

    在拥堵不堪的城市交通网络里,它能实时演算出理论上的最优疏导方案,将每一辆车的通行效率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