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九章:未来蓝图,智慧校园的震撼全貌(2 / 3)

sp;但这,仅仅是开始。

    第二章,【地面呼吸系统】。

    蓝图中详细展示了一种名为“光电转换透水生态公路”的设计。这种公路的表面材料,由一种特殊的多孔晶体构成,能够在暴雨天气下,将雨水迅速吸收至地下的储水层。

    更令人震撼的是,这种材料内部集成了柔性太阳能薄膜,路面在吸收太阳光的同时,还能进行光电转换,为整个校园的电网补充能源。

    公路,不再是隔绝自然的疤痕,而是变成了会呼吸、会发电的生态器官。

    第三章,【城市绿肺系统】。

    蓝图展示了所有建筑的“屋顶绿化雨-水收集系统”。每一栋建筑的屋顶,都将被设计成微型的生态花园。雨水在这里被收集、过滤,一部分用于屋顶植被的灌溉,另一部分则流入建筑内部的中水系统,用于冲刷和清洁。

    看到这里,许多建筑学和城市规划领域的专家,已经感到头皮发麻。

    这些设计,任何一项单独拿出来,都足以成为一个城市更新的标杆项目。而何宇,却将它们全部整合在了一个大学校园里。

    然而,当他们翻到第四章时,才明白之前的震撼,都只是开胃小菜。

    第四章的标题,只有四个字。

    【终极交通】。

    这一章的开篇,是一句宣言式的设计理念:

    “在龙海大学,地面属于阳光、草地与行人。我们将彻底终结机动车对地面空间的割裂与侵占,构建一个100%的步行生态区。”

    没有任何机动车?

    一个占地数平方公里的大学,没有车?那学生和教职工怎么出行?靠走吗?

    无数人心中升起了同样的疑问。

    紧接着,蓝图给出了答案。

    一张惊心动魄的、遍布整个山谷地下的三维立体网络图,占据了整整一页。

    那是一张比任何城市的地铁图都更复杂、更精密的轨道交通网络。

    无数条发光的线路,如同人体的神经网络,在地底深处盘根错节,精准地连接着每一栋教学楼、宿舍楼、图书馆、实验室,乃至山谷里的每一个功能区域。

    “全地下、全自动、AI调度、无人驾驶电车网络。”

    蓝图的文字介绍冰冷而克制,却蕴含着雷霆万钧的力量。

    根据设计,学生们不需要在固定的站点等候。他们只需要通过手机上的校园APP,输入目的地,系统AI便会立刻从最近的站点调度一辆无人电车,在几分钟内到达他们所在建筑的地下乘车点。

    召唤,上车,出发。

    整个过程,就像呼叫一部专属于自己的电梯。

    电车将在幽深的地下隧道中,由中央AI系统以最优路径高速行驶,精准地将乘客送达校园的任何一个角落。

    这,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地面无人行车”的理想化未来。

    这是一个将科幻电影中的场景,直接砸进现实的疯狂构想!

    当这张地下交通网络图和它的运行模式,通过无数块屏幕,展现在世人面前时,整个中文互联网,陷入了长达数十秒的死寂。

    那种感觉,是思维被巨大信息量冲击到宕机的空白。

    紧接着,是火山喷发般的、彻底失控的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