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个完整的、被分割成无数小格子的标本世界。
密密麻麻的昆虫标本,从指甲盖大小的荧光甲虫,到巴掌大的巨型蛛类,每一只都姿态舒展,被细针精准地固定在软垫上,闪烁着令人头皮发麻的幽光。
这些孩子。
这些在过去的学校里,会被班主任约谈,被贴上“不务正业”、“思想有问题”标签的孩子。
这些在同龄人眼中,是“怪胎”、“异类”、“神经病”的孩子。
此刻,他们汇聚在龙河大学的阳光下。
他们原本已经做好了迎接新一轮审视、排挤、孤立的准备。
然而,预想中的一切都没有发生。
他们收获的,是最大程度的好奇。
以及,最纯粹的善意。
一个胸前挂着“建筑学院”院徽的男生,快步追上了那个扛着望远-远镜的少年。
“同学!你好!我叫孙磊,建筑学院大三的!”
他热情地亮出自己平板电脑上的草图。
“我看你这个望远镜的支架结构,受力有点不均,尤其是在调整仰角的时候,重心偏移会很严重。我帮你设计一个更稳定、更科学的观测平台怎么样?用三角形桁架结构,保证稳固!”
扛着望远镜的少年愣住了,看着屏幕上飞速生成的3D模型,眼神里第一次出现了惊愕之外的情绪。
医学院的几个女生,则鼓起勇气,围住了那个拖着一箱子“恐怖片道具”的黝黑男生。
她们非但没有尖叫着躲开,反而眼中闪烁着求知的光芒。
“同学,你这些标本……都……都有毒吗?”
一个胆子大的女生指着一只色彩艳丽的雨林蛙标本问道。
“我想研究一下,某些特殊昆虫或者两栖动物的毒液,在分离纯化后,有没有可能成为新型的神经阻断剂或者抗凝血剂……这对于我们的课题,非常有价值!”
这些画面。
这些充满了善意与思想火花碰撞的瞬间。
被校园里的学生们,用手机随手记录,上传到了网络。
没有官方的通稿。
没有刻意的营销。
甚至连一个统一的话题标签都没有。
但就是这些最粗糙、最真实的影像,却具备了比任何华丽的宣传片,都更加恐怖的传播力与感染力。
它们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一颗颗石子,迅速在网络世界掀起了滔天巨浪。
无数网友,看着屏幕里那些曾经的“异类”,在龙河大学的校园里,找到了真正的归属感,找到了能够理解自己、欣赏自己、甚至愿意与自己一同探索的同伴。
一种难以言喻的感动,击中了每一个人的心。
评论区,彻底沸腾。
“我……我一个大男人,看哭了。这他妈的,才是大学!这才是真正的大学啊!自由!包容!多元!”
“那个扛着望远镜的少年,让我想起了我自己。我小时候也喜欢看星星,结果被我爸把望远镜砸了,说我不务正业。如果……如果我当年也能遇到这样的学校……”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