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2章 敌踪成谜 招式蜕变(1 / 2)

莫非是现了什么?王七心头猛地一紧,下意识地检查起赤龙鼎的隐匿禁制。

鼎身的印记依旧温润如初,须弥之力的波动也平稳如常,并没有半分泄露的征兆。

这半月以来,裕谷仁虽然一次比一次探查得仔细,却始终未能触及赤龙鼎的分毫,照理说不该突然察觉到异常才对。

又或者,是出了别的状况?

王七突然记起裕谷仁术法中偶尔夹杂的、不属于他自身的灵力波动——那波动带着几分急促,仿佛受到了什么牵制。

或许是上界那边生了变故?又或者这片区域出现了更强的存在,迫使他不得不暂且退避?

他甚至怀疑,对方是不是在耍什么阴谋?故意缺席一日,诱使自己放松警惕,好趁他探出鼎外时突然动袭击?

思绪如潮水般翻涌,日头渐渐西斜。

直到最后一缕阳光掠过废墟,鼎外依旧安静得连碎石滚落的声音都清晰可闻。

王七靠在涡烬身旁,指尖无意识地轻敲着地面。

没了那定时响起的轰鸣与杀意,他反倒觉得有些不自在。

原本打算借今日的攻击来完善的两式术法,此刻就像卡了壳的齿轮,总感觉缺失了些什么。

“是福是祸,还未可知啊。”

他轻叹一声,重新收敛所有气息。

无论裕谷仁为何缺席,这份谨慎始终不能有丝毫松懈。

只是那悬在心头的疑惑,如同鼎外的焦土一般,沉甸甸地压着,始终没有个着落。

第十六日,王七的目光落在“锁星式”

的推演图谱上。

裕谷仁刀芒中那股撕裂空间的锐劲,在他脑海中不断闪现。

他忽然意识到,原本的锁缚之法虽然严密,却欠缺了几分针对空间波动的禁锢能力。

于是,他以星力为纲,在原有如蛛网般的旋劲中巧妙地织入三道空间锚点。

一旦对手试图借助空间术法挣脱,锚点便会如铁钳般死死咬合,将其灵力轨迹牢牢锁死在方寸之间。

推演完成后,他习惯性地将神识探出鼎外,废墟上空唯有风卷残灰,裕谷仁的气息依旧踪迹全无。

第十七日,王七对着“荡月式”

凝神沉思。

裕谷仁招式中那看似刚猛实则暗藏变招的诡谲之处,让他忽有所悟——原式的柔化之力固然精妙,却缺少应对突攻势的弹性。

他当即以月华为基础,在三道蓄力波中各暗藏一道反向旋劲。

若对手强行破招,旋劲便会如影随形,将其力道反噬回去,原本柔和的攻势瞬间增添了几分后制人的狠厉。

日暮时分,他再次望向鼎外,空山寂静无声,唯有残阳映照在焦土之上,不见半分异常动静。

第十八日,“聚日式”

的推演取得了新的突破。

王七回想起裕谷仁刀芒中那股高度凝练的毁灭之力,猛然觉原式的阳刚之气虽然强盛,却因过于分散而失去了极致的穿透力。

他尝试以曜日陨的太阳之力为核心,将四散的日芒碎片压缩成一束极细的金红焰丝,焰丝之外再包裹三层螺旋劲。

如此一来,既保留了持续灼烧的威力,又增添了无坚不摧的穿刺之力,仿佛能够洞穿天地间的一切壁垒。

夜色降临之时,鼎外依旧安静得可怕,连风都似乎疲倦了,再没有往日的狂暴。

第十九日,王七拆解“碎辰式”

时,脑海中不断回放着裕谷仁术法中那股撕裂与爆破并存的力道。

他现原式的刚猛虽然足以粉碎物体,却因攻击范围过广而丧失了精准度。

于是,他在三重叠影的基础上,加入一道“聚散诀”

——剑招初时,星屑锐芒凝聚如锥,专攻一点;待触及目标,再猛然炸开,化作漫天碎星,既保证了破防的锐度,又不失大范围的威慑力。

推演结束后,他望向鼎外的目光多了几分深沉凝重,裕谷仁的缺席,已从最初的意外演变成了挥之不去的疑云。

第二十日,终于轮到“溯河式”

王七回忆起裕谷仁招式中那看似杂乱无章实则暗藏轨迹的灵力流动,忽然明白原式的回溯反击之所以容错率低,是因为过于依赖单一预判。

他当即以水流回旋之态为引导,在三道暗流中各暗藏一道“镜影诀”

即便次预判失误,暗流也能依据对手的实时招式自动生成镜像反击,如同江河遇到巨石,既能绕流而过,又能借势反扑,韧性陡然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