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 赵大人地道!(2 / 3)

清妖 傲骨铁心 2749 字 9天前

大儒先贤。

    哪朝哪代它也没敢在学庙乱刷口号的,结果到了你乾隆朝,唰唰就是十个字。

    是说你乾隆比大儒先贤牛一些,还是说你乾隆爷将来也要成圣呢?

    反正,正经人都觉这事办的挺不要脸。

    不过老太爷连“十全老人”都笑纳了,跟他讲脸皮似乎也没什么意思。

    赵安这边自然是乐见此事全国推广,同时也估计教育产业化的暴风雨应该快要来了。

    也不知这事会给后世造成什么影响。

    转念一想,这不就是后世搞的么,似乎没什么影响。

    “既是朝廷要求,你们就转下面办理吧。”

    赵安很想在学官们面前嘚瑟下,告诉这帮人那十个字就是他给老太爷提的,除了这句口号还有忠于皇上忠于大清的高考冲刺仪式,想了想还是忍住嘚瑟劲。

    做人,低调些好。

    众学官哪里敢不照办,前脚刚走,后脚赵安等了好几天的委任状终是送了过来。

    给赵安送官凭的是吏部文选司的一个拜唐阿,另一个则是礼部的一个笔帖式。

    江苏本省没有陪同人员,因为学官独立于本省官僚体系。

    如果赵安任职的是知府知县,那么接到调令后首先就要去布政衙门和巡抚衙门报个到,然后由省里派人陪他一起到地方就职。

    如此做法,是防止有人冒充。

    这种事情过去有发生过。

    拜唐阿是在京各衙门管事而无品级者,相当于吏员,不过这个职务只供旗人任职。

    和满洲翻译科、笔帖式并称国人三大岗,升迁速度都快于汉官。

    不过跟侍卫比起来,又小巫见大巫了。

    如果说大清朝有十万个官员,那至少八万个是国人。

    八比二的比例。

    这个比例直到咸同年间才被打破。

    因为太平军那是真杀啊。

    所以,说清朝是满洲人的清朝和汉人无关,并不是对这个王朝的歧视偏见,而是事实。

    文选司很厉害,这个厅级单位负责全国文官的职位分配、升迁调补,不过仅限四品以下官员任命,四品以上由满汉尚书直接管理。

    每年卖多少官,也是由文选司说的算。

    得罪了文选司的人,或者是打不通文选司关节,能把官员磨的一点性子都没有。

    文选司过来的拜唐阿叫索迪,三十岁不到的样子。

    礼部的笔帖式叫明禄,二十出头。

    上次赵安被老太爷升任扬州府学教授时是吏部来人在单位做的“交接”,这回礼部也派人过来,自是因为赵安被老太爷赏了督学委员差事。

    督学委员是钦差性质,两部共同重视也在情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