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商家又皆是逐利之人,岂肯搬离原址?若用强,必民怨沸腾,故而学生以为这事得不偿失,还请大人三思!”
作为心腹幕僚,吕先生必须提醒恩主这件事潜在的巨大风险。
苏州可不是扬州,不仅是省城所在,还有织造衙门,真为了盖学区房大规模逼迫百姓让地,肯定会让自家恩主的风评一落千丈。
苏州要注意影响,江宁那边难道就不要注意了?
得更注意!
常州、松江也有很多退休官员在老家居住,朝中江南籍的官员也多,这些人的意见都是要重视的。
总之,强力推进学位房建设不可取。
别最后钱没挣到,反倒把顶戴弄没了。
起码在江南几府不可取,江北倒是可以做做。
只这样一来,收入就要少许多。
赵安在边上默默听着,没开口说话,事实上他确实疏忽了吕先生所说的两点。
之前他在扬州府学外面是打着教育名义腾空租户改建宿舍,而不是把房子扒了,这才没什么阻力,更没什么影响。
你真的大规模动迁看看?
有的是扯皮官司等着你。
“先生所言甚是,本抚是有些考虑不周了。”
抚台大人摇了摇头,看向赵安不无遗憾道:“赵委员的主意是好,但如吕先生所言真做起来却难,本抚不能为了一己私利使本省士绅对本抚皆有怨言。”
“大人,其实不必这么麻烦的。”
赵安屁股微抬。
“噢,赵委员有何良策?”
刚被浇息了兴奋劲的抚台大人兴趣立马又恢复了点。
“原址无法修建学位房的府学,只要抚台大人不反对,下官这个督学委员可以将这些府学迁到人少地多的地段,如此自是不费什么周章。”
说完,赵安的屁股又微微落了点下去,始终保持那种恰到好处的卑恭。
挺难为他的。
“嗯?”
抚台大人和吕先生都被这一大胆想法惊呆:迁校?
“对啊,可以将府学和文庙迁走啊!”
抚台大人一脸怎么他就想不到这好主意的样子。
吕先生则是眉头微皱,开口依旧反对:“赵委员说的府学搬迁怕是不行,无故擅动文脉,不管是地方还是朝中必定有人反对,皇上那里怕也不会同意。”
这一说,抚台大人的脸色顿时又凝住。
赵安却道:“我大清到本朝已有一百多年历史,各地府学虽是历朝文脉留存之地,但多在城中热闹繁华所在,一来学子不得清净,二来道路也是拥堵,不利城中格局”
什么意思呢?
打着舒缓城市交通,还学生朗朗读书环境名义迁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