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拿赵大人饷听赵大人话(2 / 4)

清妖 傲骨铁心 3830 字 8天前

安这会纵容白莲教在安徽造反,不仅于反清事业毫无帮助,也会把他这颗政坛新星拉下马。

    于公、于私,安徽都是不能乱的。

    真让赵安在安徽经营个三年,未必不能拉起另一支湘军、淮军。

    不让安徽生乱,就得出台严格措施。

    赵安责令各地除将流民编组建立半官府引导机制外,也令各村实行保甲互监。遇流民入村需具保,无法证实身份者可一律先解送官府查问。

    同时以藩台身份授权地方士绅管理义仓、调解纠纷。依托广大乡绅网络建立“灾民收容所-施粥棚-医药局”的救灾链条,使白莲教无从煽动。

    另外在灾民安置点安插密探,重点关注传教、结社、谶语,一经发现如什么弥勒降世的说法,要第一时间将相关人员抓捕,避免谣言传播。

    对各地已经捕获的白莲教徒,凡胁从者一概不问,给予救济粮安排工作,待灾情缓减给盘缠回乡务农。

    为首者,为骨干者,赵安则命一律解押省按察使司审问,该关就关,该杀就杀。

    以求对安徽白莲教形成威慑之势,迫使他们往湖北、河南、四川三省交界这个未来起义的大本营迁移。

    参会的滁州官吏们见赵安这个年轻的代藩台于防乱也如此有章程,不禁感慨难怪人家能高升代理藩台,真就实打实的能办事。

    定下这些措施后,赵安忽的又问严昆:“本官在江宁时听说抚台大人要各地兴办团练,这个团练是如何办的,滁州的团练又办的如何?”

    朱珪是三个月前以巡抚名义行文各地要求组建地方团练,目的是防止灾情导致民乱,事实上安徽这次大灾乃至几年后白莲大起义都没有生乱。

    赵安之前就觉得正是因为朱珪在安徽办团练有效果,这才推广用来对付白莲教,结果这个团练手段生生勒死了在川、陕、豫、鄂坚持八年抗清的白莲起义军。

    所谓寇可往,我亦可往。

    朱珪靠团练稳定安徽,镇压三年后的白莲起义,赵安同样也可以利用这个团练巩固自己对安徽的“领导”,为白莲造反前的准备阶段注入活力,将安徽全省一点点的变成赵家班。

    所以,这才有了关于团练的问询。

    借鸡生蛋,亦或腾笼换鸟的意思。

    “回大人话,本州接抚衙公文即已兴办团练.”

    按严昆的说法,巡抚要求各地将百姓编组团练,即10户为一牌,10牌为一甲,10甲为一保,每2到3保组成一团。

    以一户农民五口之家出壮丁一人计算,3000户组成一团,若遇乱事能出动1000左右的壮丁。

    各地委任专门的团总、团副统管训练与联防,入团的壮丁平时务农,战时持官府发放的武器御敌。

    每年要抽15天专门进行军事训练。

    朱珪认为团练成员都是同乡同村的村民,有父子兄弟,有亲朋好友,所以彼此之间凝聚力很强,若有亲人战死,则余众自疯狂报仇,故而稍加武装就能发挥强大战斗力。

    这个认知显然是朱珪也意识到绿营腐朽不堪用,否则不会借着灾情“试点”团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