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生了还是升了?双喜临门!(2 / 4)

清妖 傲骨铁心 4013 字 8天前

一个小队,若有一千人,这就是个大队。

    小队抽十人,大队抽百人进行团练,官府给参加团练的农民一定补贴,能执行到位的话,三年后安徽至少能有二十万团练乡勇可用。

    如此规模的团练需要的资金肯定是天文数字,因为若不给农民一点“甜头”,他们对参加团练是不会有什么积极性的。

    若连训练的口粮、装备的武器也要农民自个承担,那这团练弄到最后肯定就跟先前一样全写在纸上了。

    搞钱,大量搞钱养团练,大量搞钱搞装备,大量搞钱搞生产,成了赵安这个集安徽军政大权于一身的三品官最大的任务。

    先前泗州知州戴志远提议向朝廷奏请开办临时捐纳,赵安已经让老宋在安庆“发声”,召集各方人士座谈好拿出一个相对不错的方案出来。

    只要老太爷批准赵安的请功奏折,赵安便上书提议此事。

    现在的他忙的可谓团团转,以致每天的睡眠时间只有两三个时辰,辫子都没时间打理,即便如此,赵安的精神却是很足,跟上了发条的闹钟般。

    大概这就是权力滋补的效果吧。

    跟后世不少局长没退休前看着很年轻,充满活力,结果一退休人很快就变得苍老起来一个道理。

    百忙之中,赵安却抽空到郊区农村搞了次大生产活动。

    参加大生产活动的除了宿州相关官员、巡抚随员外,就是两千名绿营兵。

    赵安希望通过这个活动让百姓们看到官府对百姓的重视,也希望让更多官员能意识到他这个署理巡抚大人希望官员能同百姓打成一片,而不是成天坐在衙门里对着账册文书“指手划脚”。

    眼下已是九月,秧苗是没法栽了,离种麦也有两个月时间,但刚刚被雨水滋润的土地又不能荒了,所以赵安建议各地根据自身情况鼓励农民种植玉米、红薯以及其它一些生产周期较快的农作物临时过渡。

    这次组织的大生产活动就是集体栽种红薯苗,署理抚台大人亲自带头到田间劳作,官兵们哪个敢不积极。

    现场气氛看着真就是官民一家亲。

    刚刚从江宁经滁州、凤阳一直找到宿州的陈大华是当日跟赵安到江宁谋生的漕帮四个秀才之一,赵安给安排在衙门某科室,后来因表现不错被赵安的岳父丁太看中,调到了办公室任职。

    相当于科长角色。

    陈大华半个月前就从江宁出发了,不过到了凤阳时由于北边闹白莲教,官兵封锁了官道,待教乱平息又接连下了几天雨,导致陈大华这会才赶到宿州。

    一听赵大人带人去郊外种地了,陈大华不敢耽搁,赶紧让雇来的车夫赶往郊外。

    等到了地方,眼前一幕看的陈大华一愣一愣的。

    只见红旗招展、彩旗飘飘,田间地头到处都是大幅标语,上面的内容总结起来就是劳动最光荣,亦或当官的爱百姓,百姓才能爱官员.

    一脸新鲜感的陈大华刚下车,耳畔就传来竹板击打的声音:“打竹板,响连天,各位老乡听我言。今天不把别的表,单把劳动谈一谈。劳动是啥您说啥?它是那传家的宝!它是那开山的斧!是那致富的桥!”

    往前走了没一会,耳畔又传来凤阳花鼓戏:“说凤阳,道凤阳,凤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