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怜这次回答利索了不少。
按官价一两银子千文汇算的话,七百文折合银子就是七钱,一年就是八两多工资。
有些地区“汇率”不同,但大体一两银子最少也能兑换八百多铜钱。
这个工资对比农民一年三四两的收入肯定是高的,两口子都做活的话,一家温饱不成问题。
这也是为何工业能大量吸收农民的原因所在。
女工说的是否实话其实并不重要,赵安来的目的主要是了解点情况,岁微笑点头对那陈管事道:“你这主事的也算管理有方,织造局打理的不错。”
陈管事闻言连忙躬身道:“全赖皇上恩德,大人教导有方!”
典型的官话。
赵安一个刚上任的藩台,什么时候教导过你的。
随手从旁边拿起一匹刚织好的云锦,赵安抬手细细摸了摸质地,不禁赞叹道:“这锦缎质地确实是上乘,可见你们是用了心的。”
陈管事刚想谦虚两句,却听赵安话锋一转:“不过嘛…”抬手指了指锦缎上的传统祥云纹样,“这花色图案本官在别地也看过不少同样的,我说你们织造局不能总抱着以前传下来的花样不放,要多派人出去走走,看看苏杭最新时兴什么,大户人家喜欢什么花样,回来可以参考参考嘛!
切记,要走出去,引进来,搞活市场,引领风潮,不能闭门造车,要多创新,不能一成不变,否则这样下去咱们安庆的锦缎就始终争不过人家苏杭。”
“走出去?引进来?”
陈管事听得一头雾水,这花样还能随便改?
但他哪敢反驳,只能连连点头哈腰道:“大人教训的是!卑职一定谨记大人教诲,让他们多学学人家的,多多…对,创新,多多创新!”
看着陈管事那懵懂的样子,赵安心里觉得好笑,面上依旧一副语重心长的表情:“织造局是咱们安庆纺业龙头,既是龙头就要起到带头作用,不仅要自己发展,还要想着带动上下游的产业,形成集群效应!”
“集群效应?”
这个词如同天书,听的宋知府等人一头雾水。
“好比说这织锦需要上好的生丝吧?那安庆周边可否推广桑树种植?需要染料吧?能否扶植本地的染料作坊?织机坏了需要修吧?能否培养专业的织机维修匠人?…把这些相关的产业都发展起来,围绕咱们织造局便能形成一个强大的产业群,这样才能降低成本,提升竞争力,才能真正把我们安庆的织锦业做大做强!”
赵安一番笔划后,也不管人家听不听得懂,大手一挥,“本官对你们的要求就是不仅要将我们安庆的织锦做成驰名产品,更要同江南三织造一样打入内廷,成为咱大清朝乃至海外藩属、洋人都知道的好东西!让他们都过来买,抢着买,这样才能赚大钱!”
集群效应是赵安前世的一种产品发展布局,道理其实很简单,通过一个名牌带动上下游形成集群力量,从而提升产品售价,降低产品成本,扩大市场份额,为当地百姓带来收入同时也为地方提供大量赋税。
在场官员听后一个个脸上都是茅塞顿开的样子,宋知府更是拱手道:“大人真乃高瞻远瞩,字字珠玑,下官怎么就这么愚钝,不知如此做法的!如梦初醒,如梦初醒啊,下官定谨遵大人钧谕,将织造局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