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叫他尝尝社会的险恶(3 / 5)

清妖 傲骨铁心 4389 字 8天前

bsp;   “大人,徐学台还说大人您身边怕是连一本同科进士的同年录都没有,在朝中可谓孤家寡人一个,毫无根基可言甚至,甚至都比不上他门下那些中了举人的学生有人脉,说您这官位如同沙上筑塔,转眼即倾.”

    “同年录?”

    刘鹏高不说还好,一说赵安想起来了:对啊,礼部好像没有给他去年恩科的同学通讯录!

    去年万寿恩科是和珅充当会试正考官兼殿试阅卷官,共录进士185人,不过由于种种特殊原因,赵安是提前一个月录取的,名次不高,倒数第一。

    但倒数第一那也是与上面184位进士老爷有同学关系,然而赵安都当上从二品安徽布政使署理巡抚了,这本同学通讯录礼部都没有送给他。

    是礼部忘了这事,还是有人刻意阻止?

    进士同学通讯录不仅是同年进士身份的一种象征,也是同学之间增加感情、互动交流的工具。

    某某同学在某地为官出了点错,不打紧,翻翻同学录看看哪位同学能帮得上忙,一个电话过去不就解决了么。

    因为,同年在官场之上也是极为重要的人脉关系。

    同一届毕业的同学彼此之间都是愿意帮忙的。

    在地方为官的得找在京为官的疏通,在京为官的得指着在地方为官的同学给他一些“孝敬”,要不然京里开支可承担不住。

    赵安没有这本同学通讯录,还真应了徐大人那话于朝中根基浅薄的很。

    出了事除了找和珅、福长安这种顶级大佬,愣是连个毛毛虫都找不到。

    总不能事事找和、福吧?

    有些事情,六七品的部级衙门主事其实就能办了。

    没有同学通讯录,无疑会增加赵安办事的困难度,也会无形增加他的开支。

    中堂级别的孝敬跟主事级别官员的意思钱,那能是一个意思么。

    这事肯定得问问礼部,不能稀里糊涂吃这暗亏。

    赵安自个又不好意思问,也没法问,怎么问?

    他这同进士怎么来的,谁不清楚。

    兀自郁闷之余又觉学政徐立纲的做派实在可笑,活脱脱就像后世那些短剧里除了家世背景一无是处、只会嚷嚷“我爹是某某”的无脑反派配角,幼稚又可笑。

    当然,也可能是单纯的迂腐。

    如今赵安圣眷正隆,还有四神器加持,徐立纲搞再多花样其实也构不成什么威胁,最多就是恶心他一下,以及不配合临时捐纳一事。

    除此之外,就是在安徽教育界刮风,刮歪风。

    这一点倒是麻烦,虽说赵安给自己打造的青天形象已经深入人心,但也架不住教育界天天刮他的歪风,时日一久,总会有人对青天大老爷产生怀疑。

    而且教育界与自己不对付的话,赵安就得不到安徽本土精英人才的支持和帮助,这对接下来的安徽全盘赵化工作会有极大影响。

    只是,那位徐学政也是个清官,跟朱珪一样清廉如水,老宋私底下搞了不少调查,愣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