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赵老师又要提刀了(2 / 3)

清妖 傲骨铁心 2575 字 8天前

门又开了一次座谈会,参加的主要是近期来安庆投资的外地商人代表。

    为了突显亲民形象,赵安穿的是常服,会场还是部署在藩司二堂,格局跟上次抓捕抚标军官一样,给人一种“共商事业”的氛围,而不是一众商人卑微在那坐着,藩台大人坐在主位高谈阔论。

    “诸位今日不必拘礼,畅所欲言便是。”

    简单的开场白尽量赵安对“效率”的追求,他可不喜欢拿个讲话稿在那一讲半个小时,突出什么,发挥什么,再讲几点什么的。

    他开会就是要了解情况。

    “不敢,不敢!”

    “大人抬爱!”

    一众参加座谈会的外地客商连忙起身拱手,虽然众人早已听闻眼前这位年轻的赵大人相当务实,但务实到如此地步还是出乎他们意料的。

    商务督办署的人为赵安介绍:“大人这位是苏州的席员外,他家主营丝绸、布匹,在苏松两地开有几十家店,生意做的极大,广州十三行有好几家就是从他家进的货。”

    “噢?”

    赵安看向那席员外,发现对方大约五十岁的年纪,眼神一看就是特别精明的人。

    广州十三行他是知道的,眼下清朝与洋人贸易的唯一窗口。

    每年利润大的吓人。

    和珅的资产能多达十几亿两,与其在广州的生意有很大关系。

    和中堂的钱,不都是贪来的,大多数是挣来的。

    不过是通过垄断挣来的而已。

    据说和珅一直致力推动清朝和西洋各国的全方面贸易,可惜刚有起色就被嘉庆给办了。

    嘉庆朝的首富也从和珅变成了十三行的某位“大买办”。

    这个席员外能和十三行有生意来往,将来或许就能通过席家和十三行接触,也从对外贸易中分一杯羹。

    如此寻思,看人席员外的眼神就更加亲和了。

    商务督办署的人说席员外这次在城东工商产业园投资二十万两白银,要建一个安庆最大的布匹、丝绸集散中心。

    如果建成,肯定会带动安徽本土的纺织业。

    赵安微微颔首,笑道:“安徽棉麻产量颇丰,唯缺技术与管理,员外若能带来江南先进技艺,与本地商人共同开辟江淮市场,本官对员外感激不尽!生意上的事,员外有什么不顺的可与我衙门商务督办署细谈,官府定给予方便不过员外没事也可以找本官,本官虽是个穷官,茶叶还是能招待得起的。”

    如此风趣之话自是引得众商人哄笑起来,气氛也瞬间轻松下来。

    接着是一位身材微胖的商人,此人姓潘名启忠,来自江宁,祖业是木材、漆器。

    “小人在江宁就听闻大人清名,又闻大人于安徽整饬吏治、发展工商,这次过来愿捐资五万两助官府修安庆至庐州府官道,并承揽沿途驿站、货栈建设。另外小人还打算出资十万两用于在安庆、芜湖构建两座码头,好让各地货船方便上下货。”

    听了潘启忠的话,赵安眼中精光一闪,此人眼光倒是毒辣,明白交通物流的重要性及其